时间: 2025-04-26 21: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11
西江月(红梅)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
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梅花虽美,但我却嫌它颜色淡薄,仿佛上天故意让它与胭脂的红色相对比。真妃刚从华清池出来,酒醉的琼姬已然微醺。东阁的诗情容易被激发,而高楼上的乐器却不再吹奏。北方人总是对花有些怀疑,唯有那青枝不似别的花朵。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政治和经济而闻名,主张变法,强调实用主义和理性思考。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带有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
《西江月(红梅)》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王安石进行政治改革的阶段。此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在表达对梅花的偏爱时,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
《西江月(红梅)》借梅花的清雅与高洁,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整首诗以梅花为引,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开篇提到梅花的美好,却又对其淡薄的颜色表示不满,反映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这种矛盾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着,诗人通过“真妃初出华清池”描绘了美人出场的情景,使整个场景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之后提到的“酒入琼姬半醉”,不仅描写了宴会的欢乐,更隐含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现实的留恋。
最后几句中,“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则展现了诗人与乐器间的默契与隔阂,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整首诗在清新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提到的“真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梅好惟嫌淡伫”中的“淡伫”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高楼玉管”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