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3:03
午枕花前簟欲流,
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
隔水山供宛转愁。
在花前的凉席上,午后的倦意渐渐袭来;
阳光催促着红色的影子,慢慢攀上了窗帘的钩子。
看见窗外的小鸟叫唤,唤醒了悠扬的梦;
隔着水面,山影依旧,带来缠绵的愁绪。
此诗虽无明显典故,但通过“鸟唤”与“山供”的意象,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相互映照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上,他推崇“古文运动”,提倡简练而有力的文风。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创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反映出他在政治生涯中的疲惫与内心的情感矛盾。
《午枕》是一首典型的王安石风格的诗作,展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中描绘的场景清新而宁静,午后的阳光洒在窗帘上,映射出红色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慵懒而安逸的氛围。诗人通过“午枕”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倦怠和放松的心情,这种状态使他得以沉浸在梦境之中。
而“窥人鸟唤悠扬梦”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对人心的影响,鸟鸣声唤醒了他内心的柔情和思绪。最后一句“隔水山供宛转愁”以水和山作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宁静中流露出的深深愁绪,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敏锐感悟和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深思,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午后的宁静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内心的愁苦,表现出一种安静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午枕”指的是什么?
“日催红影上帘钩”中,阳光的作用是什么?
“隔水山供宛转愁”中的“宛转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午枕》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内心感受的细腻描摹,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壮阔的情感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分别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