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0:36
木兰花慢·七夕偶述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又秋期似旧,惊心事,倩谁商。
忆年年佳约,兰闺瓜果,同炷炉香。
韶光。等閒过眼,便人间天上信茫茫。
愿乞仙槎渡我,琼台去挹风裳。
空房。未忍理瑶箱,钿盒枉收藏。
算半钩凉月,一枝残烛,照尽凄凉。
啼螀。劝人觅句,怕追寻重断旧回肠。
不待双星卧看,呼鬟悄掩红窗。
又到了秋天,心中不禁感到忧虑,倩谁来倾诉?
想起年年与爱人相约,兰闺中有瓜果相伴,香炉中燃着香烟。
光阴似箭,转瞬即逝,让人感到人间与天上的消息都变得模糊不清。
我希望能借助仙人的舟船,渡我去琼台,去捧风裳。
空荡的房间内,不忍心整理瑶箱,钿盒中的物件也徒然收藏。
算是半轮冷月,一支残烛,照尽了我的凄凉。
听那虫鸣,劝我去寻诗句,但又怕追寻之中重断旧愁肠。
不等双星共卧,只悄悄掩起红窗。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人间的爱情与离别。诗中提及的“仙槎”与“琼台”均与神话传说有关,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潘飞声,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擅长抒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七夕节,反映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同时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木兰花慢·七夕偶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开头的“又秋期似旧”,以时间的流逝引入,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情愫。接下来的“忆年年佳约”,则回忆起与爱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词中使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瓜果”、“冷月”、“残烛”等,借景抒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好的氛围。尤其是“算半钩凉月,一枝残烛”,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同时,词中提到的“愿乞仙槎渡我,琼台去挹风裳”,则表达出一种对美好爱情与理想生活的渴望,渴望能够逃离现实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又秋期似旧,惊心事,倩谁商。”
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及心中的忧虑,不知向谁倾诉。
“忆年年佳约,兰闺瓜果,同炷炉香。”
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满是温暖与甜蜜。
“韶光。等閒过眼,便人间天上信茫茫。”
光阴匆匆而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模糊。
“愿乞仙槎渡我,琼台去挹风裳。”
渴望能够借助神仙的船只去往理想的地方,象征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空房。未忍理瑶箱,钿盒枉收藏。”
寂寞的房间中,不愿整理珍贵的物品,显示出对往昔的留恋。
“算半钩凉月,一枝残烛,照尽凄凉。”
月亮与残烛的意象渲染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啼螀。劝人觅句,怕追寻重断旧回肠。”
虫鸣声中劝人去写诗,但又怕再次触动旧情。
“不待双星卧看,呼鬟悄掩红窗。”
不等双星共卧,只是悄悄关上窗帘,隔绝外界的光亮与喧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七夕为背景,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情感上的孤独与追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倩谁商”中的“倩”字意思是?
A. 请托
B. 询问
C. 帮助
答案:A
本词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时间的感慨
B. 对爱情的追忆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算半钩凉月”中的“凉月”象征着什么?
A. 温暖的爱情
B. 孤独与凄凉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潘飞声的《木兰花慢·七夕偶述》更加注重对时间与爱情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侧重于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柔情与无奈,但风格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这些书籍能帮助进一步了解古代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