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5-02 14:41:21

诗句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

冰轮常缺亦常圆。

千古总依然。

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1:21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作者:袁寒篁 〔清代〕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
冰轮常缺亦常圆。千古总依然。
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白话文翻译

人生如同寄居,已然几度秋天来临。
看那黄菊和红枫,白蘋和红蓼,争相斗艳。
江郎才尽,只剩下对荒原的无言恨意。
想要将愁埋葬于死后,怎能忍受生前的积怨。
月亮常常圆缺,千古事物依然如故。
叹古往今来,功勋名声如竹帛般浮沉,梦断如飞烟。
面对风景,怎能不感慨,只湖山的面貌如同往年。
远空中鸿雁书写,清晰地表达出我的愁苦。

注释

  • :感到惆怅、失落。
  • 如寄:比喻人生短暂,像寄居一样。
  • 江郎:指江郎才尽,指作家写作能力的衰退。
  • 竹帛:竹子和丝绸,古代记载功名的材料,指历史的记录。
  • 宾鸿:鸿雁,常用于书信往来,象征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寒篁(1640-1715),清代诗人,字维桢,号寒篁,江苏人。袁寒篁以词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抒发个人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士人对人生、历史和自我的思索愈加深入。袁寒篁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留名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引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怅人生如寄”引入,将人生的短暂与秋天的萧瑟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黄菊、丹枫、白蘋、红蓼的斗艳,既是自然的生命力,也是对逝去光阴的惋惜。

“江郎祗馀恨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才能的感慨,仿佛对荒原的无言感到无奈与凄凉。此时,生前的积怨与死后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诗人以“空外宾鸿作字”结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无尽愁绪,鸿雁书写的愁篇,既是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叹息。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怅人生如寄,禁几度,暮秋天。

    • 诗人感到人生短暂,像寄居一般,已经经历了多少个秋天。
  2. 看黄菊丹枫,白蘋红蓼,斗媚争妍。

    • 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黄菊与丹枫的争妍斗艳,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脆弱。
  3. 江郎祗馀恨赋,对荒原拱木惨无言。

    • 江郎才尽的无奈与对荒原的沉默,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失落感。
  4. 判取愁埋死后,那堪恨积生前。

    • 想要将愁苦埋葬于死后,却难以忍受生前的种种怨恨。
  5. 冰轮常缺亦常圆。千古总依然。

    • 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千古事物依然如故,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6. 叹古往今来,勋名竹帛,断梦飞烟。

    • 对历史的感叹,功名如竹帛般虚幻,梦境如飞烟般易逝。
  7. 临风那堪惋吊,只湖山面目似当年。

    • 面对风景,感慨万千,湖山的面貌依旧,往事如烟。
  8. 空外宾鸿作字,分明写出愁篇。

    • 远空中的鸿雁仿佛在书写愁苦,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喻为寄居,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拟人:自然景色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黄菊丹枫,白蘋红蓼”,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过往的惋惜,表达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菊: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丹枫: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冰轮:象征时间的无常。
  • 宾鸿: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怅人生如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江郎”指的是?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诗人的创作能力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音乐
  3. “冰轮常缺亦常圆”一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生命的无常
    • C. 自然景色
    • D. 历史的长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袁寒篁与李白: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袁寒篁更多地关注于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忧愁,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袁寒篁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袁寒篁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过文觉显公房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视履考祥 苏幕遮(咏选仙图) 寄黎眉州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复次前韵 濠州七绝 观鱼台 失调名 过黎君郊居 减字木兰花 花 无锡道中赋水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挨肩搭背 龙字旁的字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犬字旁的字 熏胥 徘徊不前 单人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姿结尾的成语 履霜知冰 鞭擗向里 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兴妖作孽 选官图 包含乡的词语有哪些 分宵达曙 杖棰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