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1:03
浪游不得意,岂似罗浮好。君乎能相从,荷锄种朱草。
我在世间漂泊,未能如愿,因此不如去罗浮山那样好。你愿意与我同行吗?我们来一起拿起锄头,种植朱草吧。
梁有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的雨中,诗人身处于黎氏山房,感受到漂泊生活的苦闷,同时又渴望回归自然、追求理想的隐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期望,希望能与之共同耕作,寻求心灵的宁静。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 其八》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浪游不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不满,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岂似罗浮好”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理想中的归宿——罗浮山,作为道教的圣地,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
接下来的“君乎能相从”是对友人的直接邀请,表现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荷锄种朱草”则用朴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的整体情感由失落转向希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在音韵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四句的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令人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和共同体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田园,表现出对逃避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罗浮”是指什么地方?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君乎能相从”表达了诗人对谁的邀请?
王维《山中杂诗》:同样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语调更为沉静,强调自然的静谧;而梁有誉的诗则更为直接,表现出对友人的渴望与互动。
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淡漠,梁有誉的诗则更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共同追求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