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 其八》

时间: 2025-05-02 14:41:03

诗句

浪游不得意,岂似罗浮好。

君乎能相从,荷锄种朱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1:03

原文展示

浪游不得意,岂似罗浮好。君乎能相从,荷锄种朱草。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世间漂泊,未能如愿,因此不如去罗浮山那样好。你愿意与我同行吗?我们来一起拿起锄头,种植朱草吧。

注释

  • 浪游:指在外漂泊、无所事事。
  • 不得意:指未能如愿,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
  • 岂似:难道比得上。
  • 罗浮: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是道教圣地,风景优美,象征理想的隐居生活。
  • 君乎:你是否愿意。
  • 相从:一同前行、同行。
  • 荷锄:拿起锄头,表示从事农业或劳作。
  • 朱草:朱草是一种植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有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的雨中,诗人身处于黎氏山房,感受到漂泊生活的苦闷,同时又渴望回归自然、追求理想的隐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期望,希望能与之共同耕作,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秋夜雨中过黎氏山房 其八》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浪游不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不满,显示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而“岂似罗浮好”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理想中的归宿——罗浮山,作为道教的圣地,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

接下来的“君乎能相从”是对友人的直接邀请,表现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荷锄种朱草”则用朴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的整体情感由失落转向希望,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在音韵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四句的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令人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浪游不得意: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生活不如意的感受。
  2. 岂似罗浮好:与理想的隐居地——罗浮山形成对比,显示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君乎能相从:向友人发出邀请,希望能一同追求理想生活。
  4. 荷锄种朱草:表达与友人共同劳作、种植的愿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前后句子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罗浮山象征着理想生活,朱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和共同体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田园,表现出对逃避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浮:象征隐居生活,理想的归宿。
  • 荷锄:象征劳动与希望,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朱草:象征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罗浮”是指什么地方?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个城市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消极逃避
    • B. 积极向上
    • C. 无所谓
  3. “君乎能相从”表达了诗人对谁的邀请?

    • A. 自己
    • B. 朋友
    • C. 家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王维《山中杂诗》:同样表达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语调更为沉静,强调自然的静谧;而梁有誉的诗则更为直接,表现出对友人的渴望与互动。

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淡漠,梁有誉的诗则更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共同追求的生活理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涵盖了各个时代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仲夏斋戒月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 酬卢秘书二十韵(时初奉诏除赞善大夫) 九日登巴台 春夜宿直 重戏答 对酒示行简 谢杨东川寄衣服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襟宇 飠字旁的字 扶疏 厂字头的字 迷踪失路 由来已久 不左右袒 象驭 女长须嫁 三点水的字 赤鸡 包含世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葱白儿 单丝不线 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