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枕峰寺》

时间: 2025-04-27 03:46:26

诗句

夜深投寺解行装,一点寒灯照上方。

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26

原文展示:

夜深投寺解行装,一点寒灯照上方。
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我来到寺庙,解开行囊;
一盏微弱的寒灯照亮了上方。
老和尚问我将要去哪里,
我每年都来这里借住禅床。

注释:

  • 夜深:指深夜,暗示环境的幽静。
  • 投寺:投身于寺庙,意为来到寺庙。
  • 解行装:解开行李,表明旅途的结束和放松。
  • 寒灯:微弱的灯光,渲染出清冷的氛围。
  • 老宿:老和尚,寺庙中居住的僧人。
  • 借禅床:指借住在寺庙的禅床,表达依赖和归属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借禅床”一词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借宿寺庙常见于文人墨客的生活。古代诗人常在寺庙中寻求灵感和宁静,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代表性作品有《白云庵诗》。其诗风清新脱俗,重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借用寺庙的宁静寻求内心的安宁,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深时到达寺庙的情景,展现了宁静与孤独的氛围。首句“夜深投寺解行装”直接切入主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通过“寒灯”描绘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在这种孤独中孕育的思考与内省。老和尚的问话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互动,显示出一种人性化的温暖。最后一句“年年来此借禅床”则道出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依赖与向往,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深投寺解行装:在静谧的夜晚,旅人来到寺庙,放下了行囊,暗示着结束了外界的喧嚣。
    • 一点寒灯照上方:微弱的灯光映照着上方,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
    • 老宿问余何处去:老和尚的问候展现出浓厚的人情味,询问旅人的去向。
    • 年年来此借禅床: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依恋,暗示着他每年都会回到这里寻求心灵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灯”与“禅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灯光、寺庙、行囊等意象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寒灯:象征孤独与思索,体现了夜晚的清冷和内心的安静。
  • 禅床:代表着归属感和心灵的安放之处,象征着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何时来到寺庙?
    A. 黄昏
    B. 正午
    C. 夜深
    D. 清晨

  2. 老和尚问诗人去哪里,这体现了什么?
    A. 寺庙的冷漠
    B.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C. 诗人的孤独
    D. 生活的无奈

  3. “寒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思索
    C. 友情
    D. 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思乡之情,而《枕峰寺》则强调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刘克庄传记及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丁丑生日作 长亭怨慢 柳线 长亭怨慢 江上检旧缄付炬,赋此 长亭怨慢 哭清安 长亭怨慢 春寒 长亭怨慢 和忍盦春尽书怀之作 长亭怨慢 寒夜饮水芝支馆用壁上龙壁山人词韵索省旃和 长亭怨慢 杨花 长亭怨慢 秋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莫斯为甚 小女 王字旁的字 黑价白日 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鼻字旁的字 大肆宣传 蒙蒙松松 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厂 江鼍 川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悬象 羊字旁的字 峨峨汤汤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