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6:26
夜深投寺解行装,一点寒灯照上方。
老宿问余何处去,年年来此借禅床。
夜深时分,我来到寺庙,解开行囊;
一盏微弱的寒灯照亮了上方。
老和尚问我将要去哪里,
我每年都来这里借住禅床。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借禅床”一词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借宿寺庙常见于文人墨客的生活。古代诗人常在寺庙中寻求灵感和宁静,寄情于山水之间。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代表性作品有《白云庵诗》。其诗风清新脱俗,重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本诗创作于宋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借用寺庙的宁静寻求内心的安宁,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深时到达寺庙的情景,展现了宁静与孤独的氛围。首句“夜深投寺解行装”直接切入主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通过“寒灯”描绘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在这种孤独中孕育的思考与内省。老和尚的问话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互动,显示出一种人性化的温暖。最后一句“年年来此借禅床”则道出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依赖与向往,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沉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诗人何时来到寺庙?
A. 黄昏
B. 正午
C. 夜深
D. 清晨
老和尚问诗人去哪里,这体现了什么?
A. 寺庙的冷漠
B.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C. 诗人的孤独
D. 生活的无奈
“寒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思索
C. 友情
D. 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