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 其十八》

时间: 2025-05-09 00:20:01

诗句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

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

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

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

长扇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

香山误矣,渔翁何减为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0:01

诗词名称: 念奴娇 其十八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
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
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
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
长扇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
香山误矣,渔翁何减为相。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填的歌词,自唱的却不是专业的标准。
瞎眼驼背的人也能引导,真让人惭愧像陈抟那样的放荡。
折叠起残缺的诗篇,寄托我的声音于太乙星,不必再用拐杖。
老陈的书阁,应该让后来者居于上位。
安乐生活价值多少,何妨用巾帕和褐色衣服,仿效云台的风范。
长扇和矮壶随山南北,忘却了清晨的天仗。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原本不论资历与地位。
香山的误解,渔翁又何尝不如宰相。

注释:

  • 陈抟: 陈抟是唐代著名的隐士,以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著称。
  • 太乙: 指道教中的太乙天尊,象征着超脱和高远。
  • 安乐: 指安逸快乐的生活状态。
  • 香山: 传说中的美丽山峰,也用于代指名山大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君复,号白沙,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风格独特,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出对名利和地位的不屑。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念奴娇 其十八》以独特的视角和自我反省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诗中通过“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一句引入,表达了对专业与非专业的思考,暗示文化与艺术的多元性。接着,诗人用“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来展现个人的无奈与无畏,表现出一种自嘲的态度。

在后续的句子中,诗人继续探讨“安乐”与“地位”的关系,认为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财富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六逸七贤,五更三老”来强调真正的才华与智慧应当超脱于世俗的眼光,从而引出对香山与渔翁的对比,突出渔翁的平淡生活与宰相的繁华对立,表达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洒脱的笔调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社会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自创歌词,自唱的并不讲究规范。
  2. 眼瞎背驼方引去,羞杀陈抟种放:即使是弱者也能引导,令人惭愧如同陈抟那样的放浪。
  3. 摺起残编,寄声太乙,不必烦藜杖:折叠起不完整的作品,寄托情感于高远,不必依赖外物。
  4. 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陈抟的书阁应当让后来者居于上位。
  5. 安乐值几多钱,且幅巾绦褐,准云台象:安乐生活值多少钱,不妨随意打扮。
  6. 长扇矮壶山南北,忘却晓随天仗:扇子和壶在南北之间,忘却了清晨的往事。
  7. 六逸七贤,五更三老,元不论资望:真正的才华和智慧不在于名望和地位。
  8. 香山误矣,渔翁何减为相:香山的误解,渔翁的生活又何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比喻: “眼瞎背驼”比喻社会的弱者仍能引导,表达出对平凡人的尊重。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反思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乙: 象征高远与超脱。
  • 香山: 代表美好与误解。
  • 渔翁: 代表平淡与真实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的《念奴娇 其十八》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名利与地位
    • B. 自然与人生
    • C. 爱情与友情
  2. 诗中提到的“陈抟”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隐士
    • C. 一位将军
  3. 诗中提到的“安乐”主要指什么?

    • A. 财富
    • B. 内心的平静
    • C. 社会地位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者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倾向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而苏轼则更多的是怀古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满公所作月林散清影 题满公所作阴壑生虚籁 题李伯时渭城送客图用知几韵 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 题冯申之所藏徐皋鱼 题范季实秋山纵目图 题樊氏楼壁 宿毗沙院诸友相送 宿崇德祠下望青城诸山 送祖月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风报讯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羊字旁的字 前度刘郎 火田 纤刀 树欲息而风不停 包含鸳的词语有哪些 心不应口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大字旁的字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弃信忘义 青字旁的字 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衡馆 斫伐 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