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庭霜(述怀)》

时间: 2025-05-06 01:08:02

诗句

归去来兮,苕谿深处,上有苍翠千峰。

月桥烟墅,家在五湖东。

试觅桃花流水,鸡犬静、人迹才通。

沙汀晚,一天云锦,飞下水精宫。

两年,官事少,江梅雾暗,多稼云丰。

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

只欠芦花夜宿,金溪上、一苇秋风。

蓑衣在,不辞重整,来作钓鱼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8:02

满庭霜(述怀)

作者: 葛郯 〔宋代〕

原文展示

归去来兮,苕谿深处,上有苍翠千峰。月桥烟墅,家在五湖东。试觅桃花流水,鸡犬静人迹才通。沙汀晚,一天云锦,飞下水精宫。两年,官事少,江梅雾暗,多稼云丰。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只欠芦花夜宿,金溪上一苇秋风。蓑衣在,不辞重整,来作钓鱼翁。

白话文翻译

归去吧,去那苕溪的深处,那里有千峰苍翠。月桥和烟雾中的别墅,我的家在五湖的东边。试着寻找那桃花流水,鸡犬相闻的人迹才可到达。沙洲的傍晚,天空如锦绣般美丽,飞下水中的精宫。两年间,官场事务少,江梅在雾中暗淡,丰收的田野被云彩覆盖。将我在毗坛的美梦,尽数写入诗筒。只缺少在芦花下过夜的场景,金溪上只有一根秋风中的苇草。蓑衣已在身旁,不怕辛劳重整,愿意做一名钓鱼翁。

注释

  • 苕谿:指的是苕溪,地名,意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 苍翠:形容山峰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 鸡犬静人迹才通:形容环境宁静,没有人迹。
  • 沙汀晚:沙洲傍晚的情景。
  • 毗坛:佛教名词,指的是佛教的道场,寓意理想的栖息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恬淡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心境的沉淀期,反映出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庭霜(述怀)》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归处,苕溪的苍翠千峰和月桥烟墅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寄托。诗人通过“鸡犬静人迹才通”表达了对人间喧嚣的逃避,而在沙洲的傍晚,天上云锦般的景象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后半部分的意象转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两年间的官事少,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而“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则展示了他将理想与梦境寄托于诗歌之中。最后,带着蓑衣的愿望,愿做钓鱼翁,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去来兮:呼唤自己回归自然,表达归隐的愿望。
  2. 苕谿深处:描绘理想归处,象征宁静与超脱。
  3. 上有苍翠千峰: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诗人对美景的热爱。
  4. 月桥烟墅:月光下的桥和雾中的别墅,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5. 试觅桃花流水:寻找桃花流水,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6. 鸡犬静人迹才通:宁静的场所,反映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7. 沙汀晚,一天云锦:傍晚的沙洲和如锦的天际,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美。
  8. 两年,官事少: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感慨。
  9. 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将美好的梦寄托于诗歌中。
  10. 只欠芦花夜宿:渴望与自然更深的结合。
  11. 蓑衣在,不辞重整:准备好迎接新的生活,愿意为钓鱼翁的生活而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梦幻般的意境。
  • 对仗:如“月桥烟墅”和“家在五湖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蓑衣、桃花流水等意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溪:象征归隐与自然。
  • 苍翠千峰: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月桥烟墅:梦幻般的家园,象征理想的栖息地。
  • 桃花流水: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 蓑衣:象征隐逸与自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想回归的地方是? A. 城市
    B. 苕溪
    C. 官场
    D. 学校

  2. 诗中提到的“鸡犬静人迹才通”意指? A. 热闹的村庄
    B. 宁静的生活
    C. 繁忙的街道
    D. 诗人的孤独

  3. 在诗的最后,诗人希望做什么? A. 渔夫
    B. 官员
    C. 商人
    D. 诗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主题相近,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鹿柴》:简洁而富有禅意,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风格上与葛郯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选读》
  3.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胜上人山房 送韦整尉长沙 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 题小松 夜宿湓浦逢崔升 溳川寺路 寄迁客 洛中作 晚秋江上作 宪宗皇帝挽歌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事过境迁 黑开头的成语 风字旁的字 索结尾的成语 怨声 冲锋陷坚 简纲捷端 敲锣打鼓 发凡起例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顾山钱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甘字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女字旁的字 浪结尾的成语 怒结尾的成语 禾字旁的字 杜隙防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