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8:02
作者: 葛郯 〔宋代〕
归去来兮,苕谿深处,上有苍翠千峰。月桥烟墅,家在五湖东。试觅桃花流水,鸡犬静人迹才通。沙汀晚,一天云锦,飞下水精宫。两年,官事少,江梅雾暗,多稼云丰。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只欠芦花夜宿,金溪上一苇秋风。蓑衣在,不辞重整,来作钓鱼翁。
归去吧,去那苕溪的深处,那里有千峰苍翠。月桥和烟雾中的别墅,我的家在五湖的东边。试着寻找那桃花流水,鸡犬相闻的人迹才可到达。沙洲的傍晚,天空如锦绣般美丽,飞下水中的精宫。两年间,官场事务少,江梅在雾中暗淡,丰收的田野被云彩覆盖。将我在毗坛的美梦,尽数写入诗筒。只缺少在芦花下过夜的场景,金溪上只有一根秋风中的苇草。蓑衣已在身旁,不怕辛劳重整,愿意做一名钓鱼翁。
作者介绍: 葛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恬淡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心境的沉淀期,反映出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满庭霜(述怀)》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归处,苕溪的苍翠千峰和月桥烟墅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寄托。诗人通过“鸡犬静人迹才通”表达了对人间喧嚣的逃避,而在沙洲的傍晚,天上云锦般的景象又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后半部分的意象转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两年间的官事少,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而“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则展示了他将理想与梦境寄托于诗歌之中。最后,带着蓑衣的愿望,愿做钓鱼翁,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逃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想回归的地方是?
A. 城市
B. 苕溪
C. 官场
D. 学校
诗中提到的“鸡犬静人迹才通”意指?
A. 热闹的村庄
B. 宁静的生活
C. 繁忙的街道
D. 诗人的孤独
在诗的最后,诗人希望做什么?
A. 渔夫
B. 官员
C. 商人
D. 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