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时间: 2025-05-06 02:14:20

诗句

日月光华风四塞。

规飨有序仪不忒。

匪天私梁乃佑德。

光被四表自南北。

长世缀旒为下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4:20

原文展示

日月光华风四塞。规飨有序仪不忒。匪天私梁乃佑德。光被四表自南北。长世缀旒为下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日月的光辉和风的畅通,四方都充满了光明、祥和。各种仪式都有条不紊,毫无差错。这并不是上天所偏爱的梁国,而是对德行的庇佑。光辉普照四方,从南到北。长久以来,国君的威仪如同旒冠,稳固了下国的安宁。

注释

  • 光华:光辉,光彩。
  • 风四塞:四方的空气流通,象征着国家的安宁。
  • 规飨:指礼节、仪式。
  • :不是。
  • :偏爱。
  • 佑德:庇佑的德行。
  • 光被四表:光辉照耀四方。
  • 长世:长久的时代。
  • 缀旒:旒冠的装饰,象征王权。

典故解析

“匪天私梁乃佑德”中的“梁”指的是梁朝,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朝代。诗中强调国家的繁荣富强并非上天的偏爱,而是源于德行的庇佑,反映了当时对道德治国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叔达,南朝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和辞章,其作品风格典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代,社会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愈加明显,沈约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思考及对德治的重视。

诗歌鉴赏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是沈约在南朝背景下创作的一首颂歌,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注。诗中通过描绘日月光华、风和畅通,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国家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安宁与繁荣的向往。沈约强调,这种繁荣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依赖于国家的德行和礼仪的规范,表达了对道德治国的信仰。

在形式上,诗歌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自然。诗中的“光被四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光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整首诗浑然一体,展现了沈约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月光华风四塞:描绘光明与和煦的风,象征国家的安宁。
  2. 规飨有序仪不忒:强调国家的礼仪井然有序,体现出良好的治理。
  3. 匪天私梁乃佑德:指出繁荣并非上天的偏爱,而是依赖于道德。
  4. 光被四表自南北:光辉普照四方,国家强盛的象征。
  5. 长世缀旒为下国:国君的威仪稳固了国家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月光华”与“风四塞”,加强了诗的音乐性。
  • 象征:光辉象征着繁荣昌盛,旒冠象征王权。

主题思想:以德治国,强调国家的繁荣与安宁依赖于良好的德行和礼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畅通。
  • 光辉: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 旒冠:象征王权和国家的威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光辉普照四方”是为了强调什么? A. 国家繁荣
    B. 自然景象
    C. 人物关系
    D. 文化交流

  2. 诗中“匪天私梁乃佑德”意指? A. 上天偏爱梁国
    B. 梁国的繁荣靠道德
    C. 国家兴衰与天无关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沈约的《雅乐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描绘了理想的社会状态,但沈约更强调道德与礼仪的重要性,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与人和谐的理想生活。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沈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寓三首 久寓泉南待一故人消息桂隐诸葛如晦谓客舍不可住借一园亭安下即事凡有十首 其七 癖习 绿阴亭自唐时有之到今五百年卢肇二三公题诗 寄复斋陈寺丞二首 怀江村何宏甫自赣上寄林檎 访严坦叔 扬州端午呈赵帅 罗汉寺 淮上回九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握发吐飧 包含英的词语有哪些 小马 妻荣夫贵 开疆展土 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花柳营 龝字旁的字 打照面 手字旁的字 昼警夕惕 佥望 貝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天下奇闻 包含驹的成语 页字旁的字 倒三颠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