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九 需雅》

时间: 2025-05-05 09:40:08

诗句

农用八政食为元。

播时百谷民所天。

禘尝郊社尽洁虔。

燕飨馈食礼节宣。

九功惟序登颂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08

原文展示:

农用八政食为元。
播时百谷民所天。
禘尝郊社尽洁虔。
燕飨馈食礼节宣。
九功惟序登颂弦。

白话文翻译:

农业的八项政策,以食物为根本。
播种时节,百谷丰收,民众得以安宁。
祭祀和尝新在郊外社坛上,皆要保持洁净虔诚。
宴请馈赠的食物,礼仪要明确宣示。
九种功劳应当按序列举,登上乐器的颂歌。

注释:

  • 八政:古代指农业、税收、劳役、赋役等八项重要政策,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
  • 百谷:指各种谷物,象征丰收。
  • :指祭祀的仪式,通常是对祖先或神灵的祭献。
  • 郊社:指在郊外的祭祀场所。
  • 燕飨:举行宴请,馈赠食物。
  • 九功:古代对功劳的分类,可能与音乐有关。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诗中提到的“八政”与百谷的丰收,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要性。此外,祭祀与宴请的礼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高度重视。在这些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场景,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安定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景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擅长诗歌、赋和骈文。他的诗风清新秀丽,情感真挚,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梁三朝雅乐歌》是沈约在梁朝时期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和礼仪的重视。此诗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祭祀文化及民生的关注,显示出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字句,描绘了农业、祭祀和宴请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和礼仪文化的重视。开篇以“农用八政食为元”引出主题,强调食物在国家和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描绘播种与丰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想。诗中提到的祭祀和宴请,更是将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畏、对礼节的讲究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伦道德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农用八政食为元:农业的各项政策,以食物为根本,强调食物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播时百谷民所天:播种的时节,百谷丰收,民众的生活安定,表达对丰收的期待。
  3. 禘尝郊社尽洁虔:在郊外社坛进行祭祀时,仪式要洁净虔诚,强调祭祀的庄重性。
  4. 燕飨馈食礼节宣:宴请和馈赠食物时,礼仪要明确传达,体现对礼仪的重视。
  5. 九功惟序登颂弦:九种功劳应按序列举,演奏颂歌,表现对功劳的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食物象征着国家的根本,祭祀仪式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礼仪文化的尊重,反映了社会和谐与民生安定的主题。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农业:代表着基础民生,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息息相关。
  • 祭祀:象征着对传统和先人的尊重,反映了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政”指的是哪几项政策?
    A. 农业、商业、文化、军事、外交
    B. 农业、税收、劳役、赋役等
    C. 教育、医疗、环保、交通

  2. 诗中提到的“禘”是指什么?
    A. 庆典
    B. 祭祀
    C. 会议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了与民生相关的主题。
  • 《观沧海》王之涣: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社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梁三朝雅乐歌》都关注了国家与民生,但前者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后者则强调了对农业和礼仪的重视,体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沈约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休宁宰唐子华 因是庵 维扬道中二绝 其一 怀青山草堂 和景纯栽松 招客游寺 寿新安友人八十 仝绮季 衡茅 红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画疆墨守 宝盖头的字 飞字旁的字 气褊 替另 进躁 香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夏虫不可语冰 庭趋 鳥字旁的字 官仓老鼠 豆结尾的成语 十变五化 董率 弄管调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