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5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55:00
过泗上喜见张嘉父二首
作者:苏轼
空翠娱人意自还。
明窗一榻共秋闲。
会知名利不到处,
定把清觞属此山。
在青翠的山水中,令人心旷神怡,心情自然而然地归于宁静。明亮的窗前,我在这宽敞的榻上,享受着秋日的悠闲。想必是明白了名利无处可寻,决定举起酒杯,与这美丽的山景共饮。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氛围反映了苏轼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形式多样,风格潇洒,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面临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困扰,诗中流露出他对名利的淡然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此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名利的超然态度。开头“空翠娱人意自还”,即展现了诗人置身于青翠山水之间,心情愉悦,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在“明窗一榻共秋闲”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安静闲适的秋日图景,窗外的明亮与室内的舒适交织,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接下来的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苏轼清楚地认识到,名利并不可得,反而不如与山水同饮,享受这份清闲的快乐。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清觞”象征心境的清淡),对仗(“明窗一榻”对“空翠娱人”)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空翠”指的是什么?
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诗中的“清觞”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