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5:05
癸丑春分後雪
苏轼
雪人春分省见稀,
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
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
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
更暖须留御腊衣。
春分时节,雪花依旧稀稀落落,
半开的桃花李花却显得特别娇艳。
我想梅花落地时的情景,
却见漫天的柳絮飘飞。
这时节不分东君(春天的神),
因此才运用了新的巧妙手法来展现阴冷。
从今往后,造物主的安排更加难以预测,
更暖和的天气,也须要留着过年时的衣服。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癸丑年春分后,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却又遭遇降雪,反映了春天气候的不稳定。苏轼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表达对自然无常的感慨。
苏轼的《癸丑春分後雪》以春分时节的降雪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无常。诗中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分时节雪花稀疏的景象,与半开的桃李花相辉映,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转向了对梅花的回忆,暗示着冬天的残余与春天的交替。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雪与桃李的美丽,增添了诗的层次感,突显了自然变化的复杂性。尤其是“更暖须留御腊衣”一句,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未来气候的不确定和对温暖的渴望,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冬天残留的无奈。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柳絮飞”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柔美,而“阴机”则暗示了春天的阴冷气候,展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细腻观察。这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无常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无奈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更暖须留御腊衣”中“御腊衣”指的是什么?
A. 春装
B. 冬装
C. 夏装
D. 秋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