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2:23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作者:苏轼 〔宋代〕
彼美玉山果,
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
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
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
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
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
凛凛傲霜雪。
斫为君倚几,
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
此赠毋轻掷。
这颗美丽的山果,像金盘里的珍果一样闪耀。
瘴气的雾气从蛮溪散去,清酒在这里敬给佳宾。
客人走了,如何相赠?一句话就可以当作美玉。
祝愿你如同这果实,德行滋润自沾泽。
驱赶三彭的仇敌,已经是我心头的重疾。
愿你如这树木,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为你斫成的几案,光滑洁净,不容削减。
虽物微小,但兴致不浅,这份赠礼不可轻言抛弃。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朋友聚会时,席中得榧子,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情谊。作品传递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这首诗以榧子的美丽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诗中通过对榧子的描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苏轼在诗中不仅描绘了物质的美,更将其与精神层面的追求结合,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诗句中的“德膏以自泽”体现了他对君子之德的赞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通过描绘榧子傲然挺立于霜雪之间,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期待与祝愿,体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关怀。
此外,苏轼运用了细腻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对仗,使整首诗韵律流畅,意象鲜明,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和谐,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以榧子作为象征,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品德的赞美,传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深厚的情谊。
诗词测试:
诗中“彼美玉山果”是用来比喻什么?
A. 一种水果
B. 友情的珍贵
C. 美丽的山景
答案:A
“德膏以自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待人以德
B. 物质财富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清樽”指的是什么?
A. 清酒的酒杯
B. 美丽的花
C. 珍贵的器皿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