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焦山》

时间: 2025-05-04 10:41:54

诗句

山拥中流翠作堆,四围竹树郁崔嵬。

殿前云向檐牙出,门外潮从海口来。

乞食僧归斋鼓动,打碑人去渡船开。

焦公羽化将古迹,付与瞿昙亦壮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1:54

焦山

作者:高翥 〔宋代〕

原文展示:

山拥中流翠作堆,
四围竹树郁崔嵬。
殿前云向檐牙出,
门外潮从海口来。
乞食僧归斋鼓动,
打碑人去渡船开。
焦公羽化将古迹,
付与瞿昙亦壮哉。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在河流中间,翠绿的树木像堆积一样,四周的竹林和树木郁郁葱葱,挺拔而雄伟。殿前的云彩从屋檐边缘升起,门外的潮水则从海口涌来。乞讨的僧人回到寺院,鼓声响起,打碑的人也已经划船离去。焦公已经羽化成仙,古迹也随之消逝,交给了瞿昙(释迦牟尼),这真是壮丽的场景啊。

注释:

  • 焦山:指的是焦公(焦居士)所居住的山,传说中他修道成仙之地。
  • 羽化:指修道成仙,脱离凡俗。
  • 瞿昙:释迦牟尼的别称,表示佛教的创始人。
  • 斋鼓:寺庙中为僧侣用餐而敲打的鼓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约1040-1095年),字宪之,号澄江,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与王安石、苏轼等人齐名,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焦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焦公成仙的敬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与佛教的融合与思考。

诗歌鉴赏:

《焦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焦公的崇敬之情。诗的开篇描绘了山与河的景象,层层叠叠的翠绿树木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的雄伟与自然的灵动。接着,诗中提到殿前的云彩与门外潮水,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景象,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乞食僧与打碑人相继出现,进一步展示了人们的生息与生活气息,宛如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最后,诗人以焦公的羽化结尾,表达了对超脱与永生的向往,展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情感深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拥中流翠作堆”:描绘焦山的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的翠绿。
  • “四围竹树郁崔嵬”:强调周围竹树的茂盛与高耸,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 “殿前云向檐牙出”:描绘云彩从屋檐升起的生动场景,表现出一种灵动感。
  • “门外潮从海口来”:潮水的描写使得诗的空间感更为广阔,展示了海的浩瀚。
  • “乞食僧归斋鼓动”: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人们的生活气息。
  • “打碑人去渡船开”:打碑人划船,寓意着古迹的消逝与历史的流转。
  • “焦公羽化将古迹”:焦公成仙,古迹也随之消逝,形成对比。
  • “付与瞿昙亦壮哉”:将焦公的古迹与佛教结合,展现出一种文化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活动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如“乞食僧”和“打碑人”,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云彩、潮水等自然元素被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焦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成仙理想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与佛教思想的交融,传达出一种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定与永恒。
  • :象征变化与灵动。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推移。
  • 乞食僧:象征人类的生活与求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种自然景观?
    A. 山水
    B. 沙漠
    C. 草原
    答案:A

  2. “乞食僧归斋鼓动”中的“斋”指的是什么?
    A. 餐饮
    B. 寺庙
    C. 休息
    答案:B

  3. 焦公的羽化象征了什么?
    A. 死亡
    B. 成仙
    C. 归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焦山》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鹿柴》更强调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而《焦山》则融入了人文情感与历史思考,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歌子 遣怀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南歌子 毁 南歌子 南歌子 其十 南歌子 祀灶日闻爆竹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残汤剩水 金字旁的字 恐伤雅道 和事天子 手巧 陆凯传情 雪风 籀诵 包含损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亅字旁的字 不分高下 包含妙的成语 感天地,动鬼神 毛字旁的字 削衣贬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