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12
黄沙白雾昼常昏,
嗣岁丰凶讵易论。
寂寂不闻秧鼓劝,
哑哑实厌水车翻。
粟囷久尽无遗粒,
泪席尝沾有旧痕。
闻道忧民又传诏,
苍生何以报君恩?
黄沙弥漫,白雾笼罩,白昼总是昏暗,
这一年的丰收与歉收,实在难以预测。
田间寂静,听不到秧苗生长的鼓声,
水车也因干旱而发出无奈的呻吟。
谷仓早已空空如也,没有一粒存粮,
泪水常常沾湿了旧时的席子。
听说朝廷又传来关心百姓的诏令,
然而苍生又该如何回报君主的恩德呢?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质朴、真挚,常常关注民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陆游的作品作品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情感,深受后世喜爱。
《闵雨》创作于陆游晚年的时期,正值南宋国力衰退、民生艰难之际。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农田歉收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关心。
《闵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民众的苦难。诗的开头,陆游用“黄沙白雾”描绘了一个充满阴霾的白昼,象征着无望的未来和艰难的生活。接着通过描述“寂寂不闻秧鼓劝”,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停滞与无奈,表现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在“粟囷久尽无遗粒”中,诗人以粮仓的空虚,直白地揭示了民生困乏的现实,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气氛。最后,陆游以“苍生何以报君恩”结束,表达了对君主和朝廷的失望,既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也是对个人无能为力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与社会困境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反映了陆游身为诗人的责任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中“黄沙白雾”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诗中“粟囷久尽无遗粒”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的最后一句“苍生何以报君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