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22
秋霖叹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去年阴山雪,平地三尺馀。
人言土中蝗,入土不用驱。
今年岁枯旱,野食无豆蔬。
西来三尺蝗,旧岁雪不如。
秋田有遗秉,未足饱一夫。
细雨生谷芽,屯云几时舒。
群凶剧豺虎,诸将劳驱除。
横尸作京观,流血如决渠。
高穹厌杀气,荆棘满郊墟。
尚复此恒雨,未知当何如。
岂欲令斯民,竟死不少纾。
天亦念赤子,理岂有是欤。
会当开晴云,却返羲和车。
我廪虽巳殚,我地尚可锄。
庶用种宿麦,更作来岁储。
去年阴山的积雪,地面上厚厚有三尺。
人们说土里有蝗虫,埋在土中不用驱赶。
今年的天气干旱,野外没有豆类和蔬菜。
从西方飞来的蝗虫,比去年雪的影响还要严重。
秋天的田地里只剩下少许收成,连一个人都不能吃饱。
细雨滋润着谷芽,不知要等多久才能云开见日。
群凶如豺狼虎豹,诸位将领辛苦驱赶。
横尸如同京观,流出的鲜血如决堤的河水。
高空厌倦了杀气,荆棘满布乡村和市场。
如果这场连绵的雨还要继续下去,不知该怎么办。
难道希望这百姓,都死去而无所解救?
天也顾念赤子,难道真会如此吗?
总会有晴天到来,阳光会再次普照。
虽然我的仓库已空,我的土地仍可耕作。
希望能播种冬小麦,为明年储备粮食。
周紫芝(生卒年不详),字仲华,号紫芝,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象为主,常采用沉郁的笔调表达对民生的关心。
《秋霖叹》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因干旱和蝗灾而导致的民生困苦,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秋霖叹》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强烈的社会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开篇以“去年阴山雪”引入,勾勒出一幅严酷的自然景象,接着通过对蝗虫和干旱的描绘,表现出民众面临的艰难处境。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横尸作京观”和“流血如决渠”,生动地展现出战乱和蝗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在情感上,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希望,尽管身处困境,仍希望“会当开晴云”,期待阳光再现。最后,诗人强调要继续耕作,象征着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灾害和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传达了一种坚持和希望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蝗虫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细雨生谷芽”中的“细雨”象征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