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3:32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明光宫中枭夜鸣,汉鼎何人窥重轻。
老颅未污属镂血,四海掩鼻愁膻腥。
当时避地岂得已,岩栖水宿俱非情。
谁知举世无真隐,此意独高严子陵。
一钩明月满蓑雨,桃花水涨春江平。
生涯颇似玄真子,端欲钓鱼非钓名。
故人巳作飞龙起,犹着羊裘钓烟水。
异时侯霸岂其俦,未可轻将衮衣比。
心知不为世人屈,无故不作三公耳。
富贵浮云只眼前,执戟长怜子扬子。
丈夫名节倘未立,安用区区识奇字。
明光宫中,枭鸟在夜里鸣叫,汉朝的鼎器,有谁在窥探它的重轻呢?
我这老头子还没有被污秽污染,四海之内,人人都掩鼻愁苦于腥膻的气味。
当时我避世而居,岂能随意选择,这样的居住与水宿都不是我情愿的。
谁知道世间没有真正的隐士,只有我独自高洁似严子陵。
一钩明月在雨蓑中,桃花水涨,春江波平。
我的生涯颇像玄真子,真正想钓鱼的不是为了名声。
故人已经如飞龙般腾起,自己却还穿着羊裘在水中垂钓。
即使当年豪杰,怎么能与我相提并论,不能轻易将我与官服相比。
我心里知道自己不为世人屈服,没有理由去做三公。
富贵只是一场浮云,眼前的财富不过是虚幻,执戟的我更怜惜子扬子。
男子汉的名节若未立,如何能用区区的字句来识别?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登上严子陵钓台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蔑视。
周紫芝的《次韵伯尹登严子陵钓台》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个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拒绝。诗中以明光宫的枭鸣开篇,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无奈。紧接着对汉鼎的提及,暗示着权力与地位的虚幻。
诗人自述“老颅未污”,显示他虽年迈却未被世俗污染,表达了一种清高的自持。面对“愁膻腥”的四海,他似乎在感叹世人对名利的追逐与沉迷。接下来的描绘“一钩明月满蓑雨”,展现了一幅宁静的钓鱼图景,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宁静。
此外,诗中“故人巳作飞龙起”与“犹着羊裘钓烟水”的对比,反映出诗人与世俗成功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执着与追求。诗最后提到名节的建立,强调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声,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清白。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蕴深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以及对个人名节的重视,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与内心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明光宫中枭夜鸣”中“枭”的意思是: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D. 一种水
诗人提到“老颅未污”,这是在表达:
A. 年轻有为
B. 保持清白
C. 追求名利
D. 逃避现实
“一钩明月满蓑雨”中的“蓑雨”指的是:
A. 雨中的蓑衣
B. 蓑衣下的雨水
C. 雨水中的鱼
D. 观雨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次韵伯尹登严子陵钓台》与王维的《渔舟唱晚》在主题上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周紫芝的诗更加强调对名节的坚持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次韵伯尹登严子陵钓台》的诗意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