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40
为爱空门息世机,
儒衣不著著僧衣。
渊鱼林鸟已闻法,
更待当年瑞雉归。
这首诗表达了对出世生活的向往:为了热爱空灵的生活,放弃世俗的烦恼,穿上僧人的衣服,不再穿儒士的袍子。水中的鱼和树林里的鸟儿都已经领悟了佛法,而我还在等待着那一年瑞雉的归来。
黄照,宋代诗人,字子华,号天隐,生于盛世,产量丰富,风格清新脱俗,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反映出对道德与自然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黄照对自我修行与人生态度思考的时期,诗人因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思想的接受与融合。
《雉山》是一首蕴含深邃哲学意味的诗作,通过对比儒家与佛教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为爱空门息世机”直接表明了心态的转变,显示出他对空灵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不再穿儒衣,而是选择僧衣,这是一种身份与心灵的转变,象征着对世俗地位的放弃。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渊鱼林鸟已闻法”,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灵对佛法的领悟,也暗含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融入自然,达到心灵的解脱。最后一句“更待当年瑞雉归”则是诗人的期待与希望,瑞雉象征着美好的未来,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构建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佛教的认同和自然的热爱。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佛教的认同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空门”指的是哪个宗教?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伊斯兰教
填空题:诗人选择穿上__,放弃了儒士的身份。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瑞雉”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绝望。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