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昭君》

时间: 2025-05-07 09:41:15

诗句

朔气茫茫接虏尘,琵琶弹出汉宫春。

未央令夜催歌舞,犹恐君王忆远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15

原文展示

朔气茫茫接虏尘,
琵琶弹出汉宫春。
未央令夜催歌舞,
犹恐君王忆远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寒风与战乱的尘埃交织在一起,犹如迷雾般笼罩着大地。弹奏琵琶的声音,仿佛是汉宫中春天的气息。然而,夜晚的未央宫中,歌舞声不断,似乎在催促着欢愉,但我仍然担心君王会怀念远方的人。

注释

  • 朔气:指北方的寒冷气候。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 虏尘:指战乱中产生的尘埃,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 琵琶:一种古代弹拨乐器,常用来表现情感。
  • 未央令:未央宫的乐令,指代宫中音乐。
  • 犹恐:仍然担心的意思。
  • 远人:远方的人,这里指的是君王思念的对象。

典故解析

  • 汉宫春:典指汉代宫廷的繁华与美好,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 未央宫:汉代的皇宫,象征着权力与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象春是明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历史典故,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寒冷的北方与汉宫的春暖,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昭君》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悲凉而美丽的场景。诗的开头通过“朔气茫茫接虏尘”勾勒出北方的寒冷与战乱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一种压迫感。接着,琵琶的声音如春天的气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历史的悲哀。在未央宫的夜晚,尽管歌舞声此起彼伏,但诗人却充满担忧,生怕君王会怀念远方的人。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诗人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冲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北方的寒风与战乱的尘埃,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 第二联通过琵琶的弹奏,将美好的春天与困境对比,暗示即使在苦难中依然有美好的瞬间。
    • 第三联提到未央宫的歌舞,虽充满欢乐,但也隐含着对君王情感的担忧。
    • 最后一联则明确表达出对远方人的思念与不安。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寒冷与温暖、欢乐与忧伤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上,琵琶的音乐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希望。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情感深沉而复杂。

意象分析

  • 寒风与尘埃:象征着战乱带来的苦痛与无奈。
  • 琵琶:代表着音乐的美好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未央宫:象征着权力与奢华,但也暗藏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琵琶”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好的回忆
    c) 冷漠

  2. “未央令夜催歌舞”中,未央宫指的是什么? a) 战争的地方
    b) 汉代的皇宫
    c) 乡村

  3. 诗人对君王的情感是: a) 完全的快乐
    b) 充满忧虑
    c) 漠不关心

答案

  1. b) 美好的回忆
  2. b) 汉代的皇宫
  3. b) 充满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象春的《昭君》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对君王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有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象春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汉代历史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楼春 与声越廿年不通只字,顷枉过湖楼,共榻倾谈至深夜,作此悼无受 玉楼春·丙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往) 玉楼春 其四 玉楼春·为病树丈题佳住楼词意图 玉楼春 立秋 玉楼春 其一 春怀 玉楼春 春日 玉楼春 夜雨有怀兰畹姊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丁公凿井 包含故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龟开头的成语 贫胎 羽翼已成 四海九州 餐葩饮露 天南地北 余光中 本觉 视如草芥 足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赢数 喝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