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叹》

时间: 2025-07-28 19:48:55

诗句

寇起萑苻叹蔓延,即今海甸尽骚然。

征途处处生荆棘,战地家家废陌阡。

浪巨农曾空菽粟,兵多灶又起风烟。

堪嗟百里膏腴地,数载纷纷尽变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9:48:55

书叹

作者: 林占梅 〔清代〕

原文展示:

寇起萑苻叹蔓延,即今海甸尽骚然。
征途处处生荆棘,战地家家废陌阡。
浪巨农曾空菽粟,兵多灶又起风烟。
堪嗟百里膏腴地,数载纷纷尽变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苦痛的感叹。如今,海甸上的战争愈演愈烈,令人痛心。征途上处处荆棘丛生,战场上家家户户都变得荒凉。曾经富饶的农田,如今却空无一物,战火再起,烟雾弥漫。令人惋惜的是,那百里肥沃的土地,经过几年的纷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注释:

  • 寇起: 指敌人来袭。
  • 萑苻: 比喻生长繁茂的植物,暗指战争带来的破坏。
  • 海甸: 地名,指海甸岛,战乱发生的地方。
  • 荆棘: 形容道路艰难,处处都是困难。
  • 陌阡: 指田间小路,隐喻生活的破碎。
  • 菽粟: 指农作物,象征生活的富饶。
  • 膏腴地: 富饶的土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林占梅,清代诗人,生于动乱时期,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战乱频繁的背景下创作,表现了对故土沦陷、生活困顿的深切感怀。

诗歌鉴赏:

《书叹》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忆。诗中反复出现的“战争”、“征途”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无奈的气氛。诗人在描绘家园被破坏、生活困顿的同时,流露出对昔日富饶的无限惋惜。全诗情感浓烈,层次分明,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战乱前后的巨大变化,令人心痛。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更是对历史的思考,难以忘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寇起萑苻叹蔓延: 战争的到来让人感到无奈和惋惜。
    • 即今海甸尽骚然: 当前海甸地区的战乱已无处不在。
    • 征途处处生荆棘: 形容道路艰难,生活困顿。
    • 战地家家废陌阡: 形容战火带来的荒凉。
    • 浪巨农曾空菽粟: 只剩下空荡荡的农田。
    • 兵多灶又起风烟: 战争频繁,生活愈发艰难。
    • 堪嗟百里膏腴地: 对曾经富饶土地的惋惜。
    • 数载纷纷尽变迁: 军事动荡数年间,生活完全改变。
  • 修辞手法:

    • 比喻: “荆棘”比喻生活的艰难。
    • 对仗: 诗句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多处使用排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战乱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反映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深刻影响。

意象分析:

  • 荆棘: 代表艰难险阻。
  • 战地: 象征破败与无奈。
  • 膏腴地: 代表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寇起”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来袭
    • B. 天灾
    • C. 经济衰退
  2. “百里膏腴地”指的是什么?

    • A. 贫瘠的土地
    • B. 富饶的土地
    • C. 荒芜的山丘
  3.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愉悦
    • B. 愤怒
    • C. 惋惜与无奈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书叹》都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破碎的感慨,但《春望》更侧重于对祖国未来的希望,而《书叹》则着重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惋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林占梅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二 与友人约为方外游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其三 留别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荷九首 其六 浣溪沙 题雷峰塔经卷 浣溪沙三首·叠得江枫来札,檃括其中情事,漫拈小调报之 浣溪沙 .黔灵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攀望 子字旁的字 知心着意 疋字旁的字 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折的词语有哪些 水光接天 斗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岑牟单绞 钉头磷磷 气字旁的字 余业遗烈 击崩 视日如年 役臣 欧风美雨 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