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2:53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
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
不辞最后饮屠苏。
夜晚在野外宿于常州城外,听到山歌和哭声,让我感到悲伤,远处的火光和星星渐渐暗淡。因病失眠并非由于守岁,乡音无伴让我思念故乡更加痛苦。重重的被褥下脚冷,知道霜已加重,新洗的头发轻而稀疏。多谢这残灯不嫌弃我这个客人,孤舟之夜让我有了依靠。
从南方来到这里已经三次迎接新年,生怕自己终身都在这条路上流浪。年老时害怕看到新历的日子,打算退回去学习旧时的桃符。烟花虽然表达青春的情意,霜雪却使我这个病客心生惆怅。只希望用穷愁换得长久的健康,不辞最后一杯屠苏酒。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尤其擅长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深厚的哲理性。
本诗创作于除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健康的渴望。诗中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者在寒冷的夜晚,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所产生的复杂心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一首充满了感伤与哲思的诗。诗人在除夕夜的寒冷中,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开篇以“行歌野哭”描绘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结合“远火低星”来表现夜晚的冷清与凄凉。在这种情境下,诗人不仅感受到身体的寒冷,更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奈。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两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眼中的病痛和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在本该守岁的欢愉时刻,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悲伤。同时,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恐惧也在“老去怕看新历日”中显露无遗。新年的到来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加提醒了他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全诗的最后一部分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用“但把穷愁博长健”来表达一种乐观的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但仍希望借此愁苦换得长久的健康。最后的“屠苏”酒,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祝愿,虽然身在异乡,但仍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找到新的生机。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思乡和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要用心去迎接新的一年。
诗中“行歌野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诗人对于新年的态度是?
“屠苏”酒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现了在除夕之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苏轼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孤独感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牵挂。两首诗风格各异,但情感内涵却十分相似,展现了诗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共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