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

时间: 2025-05-01 16:00:24

诗句

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

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

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0:24

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

原文展示

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
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
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
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与关心。老敬通,才华横溢,博学多闻;谁能像他一样,慷慨解忧,令人感到怜惜。十年来我在官场上奔波,鬓发渐渐变白,而每当我看到江山美景时,心中便会感到一阵陶醉。听说你在北固山赋诗,我却不应该在西风中轻举扇子。请不要叫我这位无家可归的客人,我只想回到岷峨,打理一亩自留地。

注释

  • 老敬通:指老朋友,特指一位博学多闻的老者。
  • 簿领:指官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官场上的辛苦。
  • 岷峨:指岷山,诗人希望回到家乡,享受田园生活。
  • 一亩宫:指自己的一亩田地,象征简单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作品广泛反映了个人生活及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田园的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老友的回忆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首句“奇逸多闻老敬通”便引出了对老友的赞美,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白发与醉红的江山,展现了他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里的“醉红”可谓是对生命美好时光的感悟与珍惜。

“闻道赋诗临北固”一句,描绘了老友的才华与诗情,暗示作者虽身处困境,但心中仍有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两句则带有浓厚的归隐情怀,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友谊、人生哲思与自然美景,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老友的才华与博学,表达了对其的钦佩。
  • 第二句则引出了诗人的感慨,十年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疲惫。
  • 第三句提及友人赋诗,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
  •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醉红”形象地表达了对江山美景的陶醉。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心灵的追求与生活的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美丽的自然与诗人的情怀。
  • 西风:寓意思念与无奈。
  • 岷峨:象征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奇逸多闻”指的是: A. 平庸无能
    B. 博学多闻
    C. 贫穷潦倒

  2.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官场的疲惫
    C. 快乐

  3. “叩头莫唤无家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归隐的向往
    B. 对友人的感激
    C. 对官场的留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偏向于对友谊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洒脱。两者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深入理解《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这一诗作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咏史下·何无忌 壬辰日蚀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咏史下·五王 咏史 其一 王祥 咏史下·曹操七首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爱日 挽平山菊涧 困王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黍字旁的字 秉修 操觚染翰 乛字旁的字 路远迢迢 掂梢折本 舟字旁的字 前家后继 靑字旁的字 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择木而处 直兵 包含玩的词语有哪些 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万马皆喑 梭缉 鼻孔撩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