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1:30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1:30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国家局势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君王打算讨伐骄横的敌人,铸造铜虎以示威慑,许多将军奔赴西方开疆拓土。南山伐木制作车轴,东海取鼍敲打战鼓,前线将士们拼命奔走,谁还敢退后,唯恐因军心动摇而遭受耻辱。村庄的保甲制度尚未普及,田地上的诉讼如雨纷飞。
最近收到新书,细致研究其根源,诏书情深意重,但官吏的浅薄让人感叹。自己平生所学只止于俗流,众人之中,谁能与我比肩?忽然让我独奏高歌,急忙间又无谱可循。更何况连年遭遇饥荒,草木被啃食,泥土成为食物。今年雨雪虽然及时,却又有蝗虫来袭。
忧愁之际,我欲借酒消愁,寂寞无聊,空卧于斋室。公家的厨房十天未见烟火,更盼望红裙女子踏舞于宴席。老友多次寄来山中信,只言片语中唯有“归来”。我打算偷取仓库的雀鼠,却不愿穿衣冠挂着神武的名号。吴兴的丈人真是得道高人,平日相陪并无小益。自从四方来宾喧闹,我已归作二浙的山水主人。高踪已然隐于渔钓之中,大隐者何曾放弃权杖和簪子?
去年相随游玩尚未尽兴,问道时已许诺谈论粗浅。打算弃官归隐,然世俗的牵绊尚未了断,怎能再见?公家在霅溪上,白云如羽毛般飘浮。应当怜惜我进退的苦恼,更要将安宁传授给先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质,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通过寄托情感于朋友,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开头的“君王有意诛骄虏”明确了当时国家的危机,诗人以宏大的视角观察政治局势,展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目光转向个人的处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中对于饥荒、蝗虫等自然灾害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心。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在政治与生活中的挫折感。尤其是“公厨十日不生烟”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诗人当时的穷困潦倒。
而“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更是将个人的情感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呈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中,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诗人对社会动荡、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表现了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友人深情的思念。
苏轼的“寄刘孝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 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C. 对友人的思念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吴兴丈人”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军事统帅
C. 一位文人
D. 一位商人
“公厨十日不生烟”反映了什么?
A. 诗人的饮食状况
B. 国家经济的衰败
C. 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D. 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