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早春微雨》

时间: 2025-05-01 15:22:49

诗句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

疏影未藏千里树,

远阴微翳万家楼。

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2:49

原文展示:

早春微雨 李山甫 〔唐代〕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 疏影未藏千里树,远阴微翳万家楼。 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奇怪的是黄莺和蝴蝶似乎凝结了忧愁,不知不觉中看着花朵时头上的露水暂时湿润了。 稀疏的树影还未完全遮蔽千里之外的树木,远处的阴影微微遮蔽了万家楼阁。 青色的罗裙舞动着袖子纷纷转动,红色的脸庞上泪珠旋转着收起。 在干旱的年份仍然需要教导救助万物,为何要像雨水一样喜欢风流。

注释:

字词注释:

  • 怪来:奇怪的是。
  • 凝愁:凝结了忧愁。
  • 疏影:稀疏的树影。
  • 远阴:远处的阴影。
  • 微翳:微微遮蔽。
  • 青罗:青色的罗裙。
  • 舞袖:舞动着袖子。
  • 红脸:红色的脸庞。
  • 啼珠:泪珠。
  • 旋旋收:旋转着收起。
  • 岁旱:干旱的年份。
  • 济物:救助万物。
  • 为霖:像雨水一样。
  • 何事:为何。
  • 爱风流:喜欢风流。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此诗描绘早春微雨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通过对微雨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岁旱且须教济物”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救助万物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早春微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怪来莺蝶似凝愁”,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莺蝶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树影、楼阁、舞袖、泪珠的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早春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救助万物的责任感,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反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来莺蝶似凝愁”: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莺蝶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
  2. “不觉看花暂湿头”:描绘了诗人在微雨中看花的情景,头上的露水暂时湿润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感。
  3. “疏影未藏千里树”:通过对树影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树木的稀疏状态。
  4. “远阴微翳万家楼”:描绘了远处的阴影微微遮蔽了万家楼阁,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早春图景。
  5. “青罗舞袖纷纷转”:通过对舞袖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人们的活动。
  6. “红脸啼珠旋旋收”:通过对泪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7. “岁旱且须教济物”: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救助万物的责任感。
  8. “为霖何事爱风流”:对个人行为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怪来莺蝶似凝愁”,赋予莺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疏影未藏千里树,远阴微翳万家楼”,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如“红脸啼珠旋旋收”,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微雨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救助万物的责任感,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蝶: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花:象征着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 树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深远。
  • 楼阁:象征着人类的生活和活动。
  • 舞袖:象征着人们的欢乐和活动。
  • 泪珠:象征着情感的流露和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怪来莺蝶似凝愁”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岁旱且须教济物”一句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社会的关注 C. 对个人的反思
  3. 诗中“红脸啼珠旋旋收”一句中的“啼珠”指的是什么? A. 露水 B. 泪珠 C. 雨水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山甫《早春微雨》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春天景色,但李诗更多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而杜诗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盼次男克常不归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菩萨蛮(十五夜,昌甫约赋,寄刘簿) 菩萨蛮七首  其六 集句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其三 广陵邸中,题书尾寄闺人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八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无一用 骨字旁的字 题表 浮生如寄 包含强的词语有哪些 晦雺 死肌 镸字旁的字 媵嫱 鲸吸牛饮 好奇尚异 痴云腻雨 隐窃 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