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三径图》

时间: 2025-07-31 13:58:14

诗句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覊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58:14

原文展示:

题三径图 赵蕃 〔宋代〕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 腥膻尚京洛,覊旅久江湖。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

白话文翻译:

回忆在宜春的日子,曾经看过三径图。 京洛之地仍留腥膻,我久居江湖漂泊。 怎能说有安稳的居所,彻底忘却了故都。 人琴皆已逝去,松菊谁来欣赏。

注释:

  • 宜春:地名,今江西省宜春市。
  • 三径图:指描绘隐居生活的图画。
  • 腥膻:指战乱留下的痕迹。
  • 京洛:指京城洛阳,代指中原地区。
  • 覊旅:漂泊在外的人。
  • 安宅:安稳的居所。
  • 故都:指作者的故乡或曾经的重要城市。
  • 人琴:指知音或朋友。
  • 松菊:隐士的象征,代表高洁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隐逸情怀。此诗可能是在他漂泊江湖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安定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漂泊生活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赵蕃漂泊江湖时所作,通过对过去安定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漂泊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腥膻尚京洛”一句,既描绘了战乱后的中原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故土的无法忘怀。最后两句“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则通过寓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在宜春日,曾看三径图。”:回忆在宜春的日子,曾经看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图画。
  2. “腥膻尚京洛,覊旅久江湖。”:京洛之地仍留战乱的痕迹,我久居江湖漂泊。
  3. “岂曰有安宅,绝然忘故都。”:怎能说有安稳的居所,彻底忘却了故都。
  4. “人琴怅俱已,松菊孰充娱。”:知音和朋友皆已逝去,松菊谁来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境遇,强化了作者的情感表达。
  • 寓物抒情:通过“人琴”和“松菊”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安定生活的怀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故土和知音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径图:隐居生活的象征。
  • 腥膻:战乱的痕迹。
  • 京洛:故土的象征。
  • 人琴:知音的象征。
  • 松菊:隐逸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径图”指的是什么? A. 隐居生活的图画 B. 战乱的图画 C. 京洛的图画 D. 江湖的图画

  2. 诗中的“腥膻”指的是什么? A. 战乱的痕迹 B. 隐居的痕迹 C. 京洛的痕迹 D. 江湖的痕迹

  3. 诗中的“人琴”指的是什么? A. 知音 B. 朋友 C. 松菊 D. 故都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赵蕃的《题三径图》: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漂泊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赵蕃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诉衷情近 七夕 西子妆慢 忆昨岁西湖之游,寄夏瞿禅 西子妆慢 题壬子花朝 西平乐慢·为朱小汀题所藏吴兔床小桐溪山馆图,用梦窗体 西平乐慢 乙酉重九 西平乐慢 车柱环馈高丽发笺,作画谢之。 麦秀两岐 为周贞女题词 麦秀两岐 上林春令 晏起 无愁可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假手于人 来苏之望 云开见天 贝字旁的字 模勒 鞅勒 五十步笑百步 读书得间 阿武子 足踏实地 益母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