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4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43:04
疏影 其一 菊影用韵
作者: 陈衍 〔清代〕
黄昏又近。这疏疏密密,抛撇谁领。
无限斜阳,上尽帘钩,帘卷西风人静。
诗人见说如伊淡,怎淡到烟痕都暝。
就个中摸索渠侬,孤袖暗香齐冷。
慰藉消魂瘦损,暮云破一角,漏泄清景。
压帽欹斜,依样朝来,只有寒温差省。
范围约束疏篱管,管不住周遮三径。
恰小窗落墨徐熙,一幅折枝相映。
黄昏又快到了,这一片疏密的影子,谁能把它带领?无限的斜阳,照在帘钩上,帘子在西风中卷起,四周人静无人。诗人听说她的气质如同这淡淡的景色,怎么能淡到连烟痕都消失了呢?在这个环境中我试图探寻她的身影,孤独的袖子散发着清冷的香气。这样的景象让我感到忧伤和消瘦,暮色撕开一角,清晰的景色透出。帽子压得歪斜,像是早晨那样,只能感受到寒冷和温暖之间的差别。范围被疏篱所限制,无法阻挡遮住的三条小径。恰好小窗旁落下墨色,映出一幅折枝的画面。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菊”和“黄昏”的意象常在古诗中象征着孤独、清冷与哀伤,常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相呼应。
作者介绍:陈衍,清代诗人,文人雅士,擅长诗词,风格清新淡雅,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黄昏时分,诗人通过菊影、斜阳等意象,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此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即将黄昏的场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开篇的“疏疏密密”便让人感受到一种矛盾的美感,既有疏离感又有亲近感,呈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随着诗句的展开,斜阳、帘钩、孤袖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画面。
诗中反复提及的“寒温差省”,不仅是对环境温度的描述,更是对内心感受的细腻反映,让人思考在生活的喧嚣与宁静之间,如何找到自我。最后一联“恰小窗落墨徐熙”,则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折枝的意象象征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尽管生活短暂而孤独,但仍能在窗外的景色中找到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在黄昏的静谧中,诗人对孤独和美的思考。尽管面临孤独与消沉,诗人仍然在细腻的自然景象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灵感。
诗词测试:
诗中“黄昏又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帘卷西风人静”中的“人静”说明了环境的什么特点?
诗中提到的“孤袖暗香齐冷”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