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19:10
原文展示
乘时迎气正璿衡,灞浐烟氛向晚清。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圣泽阳和宜宴乐,年年捧日向东城。
白话文翻译
趁着时机迎接春天的气息,正是璿衡所指示的时节,灞浐河上的烟雾在傍晚时分变得清新。剪裁着绮丽的红色,巧妙地描绘出春天的色彩,宫中的梅花和殿前的柳树似乎能感知天意。用瑶筐装着的彩燕首先呈现吉祥的征兆,金线编织的晨鸡还未学会鸣叫。圣恩如阳光般温暖,适宜举行宴乐,每年都像捧着太阳一样向东城进发。
注释
- 乘时迎气正璿衡:乘时,趁着时机;迎气,迎接节气;正璿衡,指时节正当时。
- 灞浐烟氛向晚清:灞浐,指灞河和浐河,位于长安附近;烟氛,烟雾;向晚清,傍晚时分变得清新。
- 剪绮裁红妙春色:剪绮裁红,指用绮丽的红色剪裁;妙春色,巧妙地描绘出春天的色彩。
- 宫梅殿柳识天情:宫梅殿柳,宫中的梅花和殿前的柳树;识天情,似乎能感知天意。
- 瑶筐彩燕先呈瑞:瑶筐,用瑶石装饰的筐;彩燕,彩绘的燕子;先呈瑞,首先呈现吉祥的征兆。
- 金缕晨鸡未学鸣:金缕,金线编织;晨鸡,晨间的鸡;未学鸣,还未学会鸣叫。
- 圣泽阳和宜宴乐:圣泽,圣恩;阳和,阳光般温暖;宜宴乐,适宜举行宴乐。
- 年年捧日向东城:年年,每年;捧日,像捧着太阳一样;向东城,向东城进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崔日用,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文学才华。该诗是应制诗,即应皇帝之命而作,通常用于宫廷庆典或节日。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崔日用应制立春游苑迎春的作品,反映了唐代宫廷在立春时节的庆祝活动和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描绘了宫廷迎接春天的盛况。诗中“乘时迎气正璿衡”一句,点明了立春的时节,而“灞浐烟氛向晚清”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后文通过“剪绮裁红妙春色”和“宫梅殿柳识天情”等句,巧妙地运用色彩和植物意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宫廷的喜庆。结尾的“圣泽阳和宜宴乐”和“年年捧日向东城”则强调了皇帝的恩泽和宫廷的欢乐气氛,展现了唐代宫廷在立春时节的盛大庆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乘时迎气正璿衡:点明立春的时节,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 灞浐烟氛向晚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清新宜人的氛围。
- 剪绮裁红妙春色:运用色彩和剪裁的意象,描绘出春天的美丽。
- 宫梅殿柳识天情:通过植物意象,表达春天的生机和宫廷的喜庆。
- 瑶筐彩燕先呈瑞:运用吉祥的意象,强调春天的吉祥和喜庆。
- 金缕晨鸡未学鸣:通过晨鸡的意象,表达春天的宁静和新生。
- 圣泽阳和宜宴乐:强调皇帝的恩泽和宫廷的欢乐气氛。
- 年年捧日向东城:通过重复的意象,强调宫廷的庆典和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剪绮裁红妙春色”中的“剪绮裁红”比喻春天的美丽。
- 拟人:如“宫梅殿柳识天情”中的“识天情”拟人化地表达了植物的感知。
- 对仗:如“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立春,通过描绘宫廷迎接春天的盛况,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宫廷的喜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璿衡:指时节正当时。
- 灞浐烟氛:指灞河和浐河上的烟雾。
- 剪绮裁红:指用绮丽的红色剪裁。
- 宫梅殿柳:指宫中的梅花和殿前的柳树。
- 瑶筐彩燕:指用瑶石装饰的筐和彩绘的燕子。
- 金缕晨鸡:指金线编织的晨鸡。
- 圣泽阳和:指皇帝的恩泽和阳光般温暖。
- 年年捧日:指每年像捧着太阳一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乘时迎气正璿衡”中的“璿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时节正当时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中“剪绮裁红妙春色”中的“剪绮裁红”比喻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剪裁技艺
C. 红色的布料
D. 春天的花朵
-
诗中“宫梅殿柳识天情”中的“识天情”表达了什么?
A. 植物的感知
B. 天意的神秘
C. 宫廷的喜庆
D. 春天的生机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立春》:杜甫的这首诗也描绘了立春的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与杜甫《立春》对比,前者更多地展现了宫廷的喜庆和庆典,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日用的所有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代宫廷诗研究》:详细介绍了唐代宫廷诗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