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饯唐永昌》

时间: 2025-05-02 13:14:25

诗句

洛阳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4:25

原文展示:

饯唐永昌 崔日用 〔唐代〕 洛阳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战鼓声如今不再响起,朝廷和民间都推崇和平。冬至时节,冰霜中的人们都在怨恨离别,春天到来时,花鸟似乎也充满了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桴鼓:战鼓。
  • 朝野:朝廷和民间。
  • 咸推重:都推崇。
  • 若为情:似乎充满了情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了太平时期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日用,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造诣。此诗可能是在唐永昌年间,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借此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永昌年间,当时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对比冬至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战鼓不再鸣响的描述,展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诗中“冬至冰霜俱怨别”一句,以冬至的寒冷和人们的离别之情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而“春来花鸟若为情”则通过春天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社会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变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桴鼓今不鸣”:描绘了洛阳战鼓不再响起,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 “朝野咸推重太平”:表达了朝廷和民间都对和平的推崇。
  • “冬至冰霜俱怨别”:通过冬至的寒冷和人们的离别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春来花鸟若为情”:以春天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冬至和春天的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美好和生命的循环。
  • 拟人:“春来花鸟若为情”中的“若为情”赋予了花鸟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变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桴鼓:战鼓,象征战争。
  • 冰霜:冬至的寒冷,象征离别和苦难。
  • 花鸟:春天的生机,象征和平和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洛阳桴鼓今不鸣”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和平 C. 节日 D. 悲伤
  2. “冬至冰霜俱怨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怨恨 C. 平静 D. 惊讶
  3. “春来花鸟若为情”中的“若为情”是什么意思? A. 似乎充满了情感 B. 没有情感 C. 情感复杂 D. 情感简单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日用的所有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 其二 荷池 同官皆和复次韵 登玉霄亭 次韩叔夏送行韵 挽石参议 逮子以今岁正月十六日之毗陵而以十二月十五日还舍铨试第二且得新雏以诗示之 山礬 即事 读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钥钩 矜功恃宠 病字头的字 气字旁的字 唇如激丹 跑野马 腑结尾的成语 求索无厌 包含年的成语 梦熊之喜 油田气 酒开头的成语 血字旁的字 折节向学 大富大贵 殳字旁的字 比丘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