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2:45
〔唐代〕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诗歌方面 初唐上官体所代表的宫廷诗风在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龙朔年间(661-663)达到鼎盛。上官体之风气过分关注声律对偶,讲所谓“六对”、“八对”,忽视了诗歌本质。杨炯虽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性气豪纵,怀才不遇而轻视权贵。因此,他与上官仪为首的宫体诗派有着分明的界线,歌咏的是自我遭际与心声,抒发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流露,与之歌咏大唐气象大异其趣,形成鲜明对照,他冲破了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杨炯在内的初唐四杰,他们以革除诗坛浮靡之习为己任,以对上官体批判的姿态,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井,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开拓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清新刚健的诗风。如《送梓州周司功》呈现出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夜望西南,担心蜀路艰险,何时才能再相见的场景,感情真挚;如在渴慕功业的心态下写的《从军行》可谓杨炯诗作中的上乘佳作,此诗笔力雄劲,感情豪放率直;杨炯还有一组三峡诗,状景抒情也较真实自然,且托物明怀,借史抒志,含意比较深刻,亦是挣脱宫体诗束缚的佳作。杨炯的送别诗中,没有雍容华贵、闲适自足的情趣宫体式,而是总是渗杂着自己郁郁孤寂的身影及奋发向上的激情,大多写得质朴真切,颇有真情实感,如《夜送赵纵》,全诗语言洗炼、质朴,用典贴切。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他的《从军行》,无论从平仄声律、文字对偶以及起结作法等方而来说,都是成热的五言诗。其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是一种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齐梁以来绮媚华靡之风,促成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幼举神童 杨炯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唐显庆四年(659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唐显庆五年(660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刚进弘文馆的时候,杨炯因为年轻,对出仕与否还不太经意。有了“予出身”的待遇,能在弘文馆“待制”,心里已经感到满足。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和学识的加深,“学而优则仕”的信念强烈地萌动起来,期间杨炯创作了《青苔赋》和《幽兰赋》表达自己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的情志。
盈川之名 唐武德四年(621),置于刑溪(今衢县云溪)章戴白石的白石县治,因山路狭隘,于如意元年迁至盈川,县治仍称“白石’’。不久,杨炯到任。他见此处地薄人稀,百姓困苦,誓言要改变贫困面貌。为了表达这个意愿,他取刑溪之“刑”为“盈”,视地理于云溪、衢江会合处得“川”,意在使这川流之处,稻香长川,谷盈千仓,百姓富裕,即改“白石”县名为“盈川”,呈报朝廷批准。杨炯到任后爱民如子,恪尽职守。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必到附近28都(行政村)68庄(自然村)巡视。杨炯所到之处,庄稼的害虫就会被白鸟吃掉,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深得百姓拥戴。卒于任上后,被称为“杨盈川”。
【 夜送赵纵 】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 详情
【 从军行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 详情
【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 】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萧寺休为客,曹溪... 详情
【 送梓州周司功 】 御沟一相送,征马屡盘桓。言笑方无日,离忧... 详情
【 送郑州周司空 】 汉国临清渭,京城枕浊河。居人下珠泪,宾御... 详情
【 送丰城王少府 】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离亭隐乔树,沟水... 详情
【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 】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无人本无我,非后... 详情
【 和石侍御山庄 】 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水浸何曾畎,荒郊... 详情
【 游废观 】 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独知小山桂,尚识... 详情
【 幽兰之歌 】 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 详情
【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 故事閒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 详情
【 竹 】 森然几竿竹,密密茂成林。半室生清兴,一窗... 详情
【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 详情
【 早行 】 敞朗东方彻,阑干北斗斜。地气俄成雾,天云... 详情
【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 】 此地倾城日,由来供帐华。亭逢李广骑,门接... 详情
【 送刘校书从军 】 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坐谋资庙略,飞檄... 详情
【 和酬虢州李司法 】 唇齿标形胜,关河壮邑居。寒山抵方伯,秋水... 详情
【 广溪峡 】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山路绕羊肠,江城... 详情
【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 故事闲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 详情
【 和崔司空伤姬人 】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今日东方至,鸾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