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8:48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
作者:杨炯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
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
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
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
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净的日子,人生在世如同浮云,时光如流水。人本无我,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笙箫鼓乐声在耳边喧闹,龙与蛇的影子直接映射在天空。法门的伟大摧毁了大厦,觉海如同破裂的船只。书籍是秦王的馈赠,经典在宋国流传。声音的华丽传遍亿万,风的强烈笼罩着三千大千世界。青园寺已被荒草覆盖,紫陌的田野显得荒凉。高尚的德音并没有远去,拱木上已生出青烟。
杨炯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受到喜爱。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哲理性。
这首诗是在一个清晨的冥想中创作而成,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佛教哲理的领悟。在唐代,禅宗兴起,诗人受到影响,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清净的生活态度。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这首诗以其哲理深邃和意象丰富而著称。首句“净业初中日”引入了一个宁静的修行场景,暗示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这种宁静的氛围与“浮生大小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则深入探讨了生死和存在的哲学问题,强调了无我无我之境的觉悟。此处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反思,也是在探讨佛教的核心教义。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现实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法门的伟大和觉海的破裂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表现了诗人对深刻内涵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将自然、人生和哲学融为一体,反映了唐代诗歌的高峰与深邃。最后“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一句,虽带有一丝伤感,但却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德行的追求。
整首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助佛教哲学的思想,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诗中提到的“无人本无我”主要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箫鼓旁喧地”中的声音象征着什么?
“芜没青园寺”反映了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