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35:06
从军行
作者: 杨炯 〔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烽火映照着西京(长安),我的心中自然感到不平静。
我宁愿辞去朝廷的高官,骑上战马环绕龙城。
雪花纷飞使得旗帜的画面暗淡,风中夹杂着鼓声。
我宁愿做一个百人队的长官,胜过做一个读书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炯,字子华,唐代诗人,因其才华而受到重视。他的诗歌多描写战争、边塞生活,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盛世,虽表面上对战争表现出向往,但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乱的深刻认识与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从军行》是一首体现了杨炯对战争的复杂情感的诗作。诗中开头的“烽火照西京”,极具视觉冲击力,瞬间将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战争氛围。烽火作为战争的象征,不仅照亮了西京,也照亮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焦虑。接下来的“心中自不平”,则道出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不满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牙璋辞凤阙”,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战斗生活的渴望。在他看来,骑马驰骋于战场,虽然艰苦,却更能体现一个男子汉的价值与豪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战场的严酷与混乱,暗示着战争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宁愿在战场上做一个普通的指挥官,也不愿在书斋中做一个无所作为的读书人。这种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战斗生活的向往与对和平渴望的矛盾,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战争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向往和对文人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他勇于担当、渴望为国出征的英雄情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歌的整体情境,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对生活的多重情感。
诗词测试
“烽火照西京”中的“烽火”主要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现象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B. 对战争的逃避 C. 对战斗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铁骑”指的是?
A. 骑兵 B. 步兵 C. 文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从军行》及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