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惠能

时间: 2024-09-19 20:57:37

作者简介

〔唐代〕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人物生平

早年事迹  少年时期: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惠能于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子移居南海(广州)。长大以卖柴维持生活。《曹溪大师别传》说他三岁父母就都去世了。

避难

  惠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惠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惠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惠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惠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

介绍

  惠能(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卢氏,故称他为卢行者。祖籍河北范阳郡(今河北保定涿州),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 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中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禅法宗风

见性成佛  《坛经》的主体──大梵寺说法,是“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首先揭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于是立“定慧不二”;“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顿悟见性”。这是依经说的“般若”,“定慧”,“三昧”等发明见性。开示本性“念念不住”,修“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念生”的无念法门。“授无相戒”部分直示众生身心中,自性佛,自性三宝,自性忏,自性自度等。佛不在外求的意趣格外明显。而答疑的“功德在法身”和“净土在自心”也与此相契合。这二部分,《坛经》(炖煌本)以“自性”为主题而贯彻一切,直显自性,见性成佛。

相关作品

【 偈一 】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详情

【 菩提偈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 详情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别林景思 别李德翁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瑞鹧鸪(海棠) 瑞鹧鸪(落梅) 来青阁晚坐 憨叟 画为张用宜作 其二 画为张用宜作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挺胸叠肚 吃开头的成语 白日青天 肀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义不取容 热闷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作结尾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勾连 有所不为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北岳 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不如意事常八九 矫情镇物 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