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27
〔宋代〕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诗歌 林景熙的诗歌创作大不同于其同乡前辈—“四灵派”诗人。面对鼎革之际,山河破碎、民生艰危的局面,诗人并没有啸傲山林、寄情田园,而是时刻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林景熙虽然弃官不仕过隐居生活,但他对战斗在抗击入侵者斗争第一线的爱国将土十分关怀和深深思念。当他得到厓山战斗失败、将士大部阵亡、陆秀夫抱起年幼的皇帝跳海自亡的消息时,义愤填膺,悲痛之极,仰天大哭,遂与同里志士陈则翁等举行哭祭悼念活动,并洒泪挥毫写下了《题陆大参秀夫牡丹诗卷后》:“南海英魂叫不醒,旧题重展墨凝香。当时京洛花无主,犹有春风寄广陵”的壮丽诗篇,以示对民族英雄的深深敬仰。林景熙的《读文山集》七古云:“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飞尘九冥竭。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龙庭戈延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独存杲卿舌。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对民族英雄文天祥赞歌中最成功的一首,堪与《正气歌》同读。这是他的诗集中的压卷之作。《中国文学史》评述作者林景熙的气概不减“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南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林景熙出生于平阳腾蛟带溪林泗源。林家兄弟三人(一说四人),景熙居第二。长兄林景怡,字德和,号晓山,从事教育工作,为当地乡校主持人,人品高洁,有诗作传世。季弟林景英,字德渊。
林景熙墓位于其故乡平阳县带溪乡林泗源村庄后面青芝山(俗名卧牛山)朝南山坡上。砖室结构。清乾隆十二年(1747),平阳县令徐恕率林泗源裔孙重修陵园,并亲题墓碑曰: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之墓。1983年,霁山先生墓被平阳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分别于1987年和1991年,由政府和当地群众筹集资金,在墓前修筑“仰霁亭”和“霁山碑林”。仰霁亭作8桩3间,仿宋亭阁式石木建筑。亭匾“仰霁亭”三字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所题。亭中诗碑正面刻有林景熙代表作《冬青花》,张鹏翼书;背面刻有《仰霁亭碑记》,苏渊雷撰书;石柱上刻有名家书写的楹联多副。刘海粟、沙孟海、方去疾,陆俨少等一大批书画大家也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集仙桥 】 流来一水截人寰,虹背秋寒十二阑。白鹤飞边... 详情
【 赵奥别业 】 已无湖海梦,渐老足间情。野杖日寻壑,家书... 详情
【 用拙为金罍徐氏赋 】 久知拙无用,饰巧以相贤。而君独用拙,好古... 详情
【 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齐道旧有作 】 市槐梦忽醒,乔柯落风雨。何人斧为薪,遗根... 详情
【 舟中书事 】 村酒沽来浊可斟,扁舟过雨系枫林。午春吹稻... 详情
【 萱草 】 近种鹿葱碧,初抽鹄觜黄。千年入风雅,一草... 详情
【 赠泰霞真士祈雨之验 】 火旗焰焰烧刊垠,蒺藜满道风扬尘。槁苗无花... 详情
【 僧门 】 一閒每笑不如僧,及到僧门閒未能。昨夜褐袍... 详情
【 溪行 】 风高余暑尽,独策兴悠然。野色延幽步,秋声... 详情
【 晓意 】 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宿云渐离石,我起... 详情
【 梦中作 】 一捧自筑珠丘陵,双匣犹传竺国经。独有春风... 详情
【 赠玉泉真士 】 紫霞之佩缘玉筇,鞭笞鸾凤八级空。碧泓照人... 详情
【 王监簿南墅新楼落成 】 玉佩珊珊不可招,眼空尘界等秋毫。山林贞白... 详情
【 过陶岭有钱王井又三里有钱王石庵 】 沙井泉初试,石庵苔已荒。不知更宋代,犹自... 详情
【 答山中侃上人 】 竹房分半席,流水白云间。丹灶余千载,青鞋... 详情
【 舟次吴门 】 怀古心犹壮,临流影自孤。湖烟迷檇李,城木... 详情
【 催梅 】 参横月落几相思,第一春风向此期。乘兴竹筇... 详情
【 鹿城晚眺 】 古城仙鹿远,百感赴斜曛。海气千年聚,山形... 详情
【 闻蛩 】 凄苦难成调,秋风入细弦。草根语深夜,灯下... 详情
【 题陆大参秀夫广陵牡丹诗卷后 】 南海英魂叫不醒,旧题重展墨香凝。当时京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