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04
原文展示:
物情竞纷纭,至理自宜贯。达观傥不融,居然见真赝。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情态争相纷繁复杂,但至高的真理自然应当贯穿其中。若能达观而不融通,便能轻易辨别真伪。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陆机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其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陆机对世间纷繁复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真伪的辨别能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陆机可能经历了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变迁,因此产生了这样的感悟。
诗歌鉴赏:
陆机的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物情”与“至理”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世间纷繁复杂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中“物情竞纷纭”一句,描绘了世间万物情态的复杂多变,而“至理自宜贯”则表达了作者对真理的坚定信念,认为真理应当贯穿于一切复杂现象之中。后两句“达观傥不融,居然见真赝”则进一步强调了达观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持通达的看法,才能在复杂的现象中辨别真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陆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真理,辨别真伪。作者通过对世间纷繁复杂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和对真伪辨别能力的自信。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物情竞纷纭”一句描绘了什么? A. 世间万物情态的复杂多变 B. 真理的坚定 C. 达观的看法 D. 真伪的辨别
诗中“至理自宜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信念? A. 真理应当贯穿于一切复杂现象之中 B. 世间万物情态的复杂多变 C. 达观的看法 D. 真伪的辨别
诗中“达观傥不融”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 A. 真理的坚定 B. 世间万物情态的复杂多变 C. 达观的看法 D. 真伪的辨别
诗中“居然见真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能力? A. 真理的坚定 B. 世间万物情态的复杂多变 C. 达观的看法 D. 真伪的辨别
答案:1. A 2. A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