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6:04
聚道斋
作者:洪皓 〔宋代〕
古人以道寓诸器,今人谓器与道异。
不知器存道亦存,制器尚象皆其类。
张公榜斋为聚首,古器用居三代宝。
鼎彝雕镂出神怪,篆籀文章资探讨。
虬螭怒目肆攫拿,犀兕顿足纷交加。
云雷华蘤靡不有,巧妙肯使毫釐差。
词严义密见款识,传之万祀期不坠。
仲淹著书非著论,侍郎独识先公意。
见说侍郎才更优,牙签插架如邺侯。
从来器宝待人宝,此器此人今罕俦。
古人把道理寄托在器物中,而今人则认为器物和道理是两回事。
其实,器物中也蕴含着道理,制器的过程本身也应当象征其内在的道。
张公在榜斋中聚集众人,古器珍品在三代时被视为宝物。
鼎和彝器的雕刻上呈现出奇异的神怪,篆书和文采为研究提供了材料。
龙虬怒目,肆意攫取,犀角猛踏,纷纷交加。
云和雷的华丽之处不可言喻,巧妙的技艺即使在细微之处也不容马虎。
词句严谨,意义深厚,铭文中所见的款识,流传万世而不衰。
欧阳修的著作并非单纯的评论,而侍郎则独具先公的意图。
据说侍郎的才华更为出众,牙签架如同邺侯的宝物。
从古至今,器物的珍贵往往与人的珍贵密切相关,这件器物和此人如今都是稀有的伴侣。
洪皓,宋代人,生平不详,但以诗词和文学成就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哲理思考与对古器的珍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聚道斋》是一首反映古器与道理关系的诗,借古人的器物之美,表达对传统文化、历史的敬仰与思考。作品融合了对器物的赞美与哲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关注。
《聚道斋》通过对古器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珍视。诗中提到“古人以道寓诸器”,强调器物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哲理的载体,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对器物的独特理解,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明的敬重与思考。
在诗中,洪皓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古代器物的神秘与奇妙,如“鼎彝雕镂出神怪”,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吸引读者对古器的关注。同时,他也对当时社会的文人风雅进行了描绘,提到侍郎的才华与独特的品位,反映出文人之间的竞争与相互欣赏。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理,表达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珍贵性,同时也对器物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洪皓的文学风格严谨而富有内涵,使得这首诗在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古器与道理的关系,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文人情怀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器物的描写,反思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呼唤人们回归对文化的珍视。
古人把道寄托在哪些事物中?
A. 书籍
B. 器物
C. 诗词
D. 建筑
张公在诗中被提及的场所是什么?
A. 酒馆
B. 书院
C. 榜斋
D. 庙宇
“从来器宝待人宝”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器物比人重要
B. 器物与人的珍贵相辅相成
C. 人是最重要的
D. 器物可以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