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胡提干》

时间: 2025-07-26 21:09:43

诗句

奇琛环赆满桐城,中有清冰一段明。

静室只知心可养,当官底患志难行。

三年两度承嘉话,百里无因诉别情。

预想山阴溪畔雪,扁舟访戴定寻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1:09:43

送胡提干

作者: 陈宓 〔宋代〕


原文展示

奇琛环赆满桐城,中有清冰一段明。
静室只知心可养,当官底患志难行。
三年两度承嘉话,百里无因诉别情。
预想山阴溪畔雪,扁舟访戴定寻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桐城的奇珍异宝,环绕在其中的却只有一段清澈的冰。静谧的房间中,只有心灵能够得到滋养,但是在当官的生活中,心志却难以施展。三年来,我与朋友两度共叙离情,但在百里之外,无法倾诉别情。预想在山阴溪边的雪景中,乘着小舟去寻找戴叔伦的盟约。


注释

  • 奇琛:珍奇的宝物。
  • 环赆:环绕的装饰。
  • 清冰:比喻纯净的心境。
  • 静室:指安静的地方。
  • 当官:指做官,身处官场。
  • 承嘉话:承接美好的话语,指与友人交谈。
  • 百里无因:相隔百里,难以相见。
  • 山阴溪畔:山阴是地名,溪边的美景。
  • 扁舟:小船,借指轻松的旅行。

典故解析

  • 戴叔伦:指唐代著名诗人戴望舒,是友人之间互诉心声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宓与朋友胡提干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仕途与友情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通过描绘桐城的奇珍异宝,表现出世间的美好与珍贵,而其中的“清冰”则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纯洁与追求。接着,诗人提到官场的困扰,反映出面对权力与理想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志向难以实现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静室”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静谧的环境为思考提供了空间,但在外界的压力下,心志却难以施展。三年两度的承嘉话,说明了友情的珍贵与难得,同时也突显了离别的苦涩。最后的意向描绘了对未来重聚的希望,扁舟寻盟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与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奇琛环赆满桐城”:描绘桐城的珍贵宝物,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中有清冰一段明”:象征诗人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 “静室只知心可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心灵的滋养。
    • “当官底患志难行”:表达对官场的困扰与志向的无奈。
    • “三年两度承嘉话”:友谊的珍贵与相聚的难得。
    • “百里无因诉别情”:相隔遥远,难以倾诉离情。
    • “预想山阴溪畔雪”: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憧憬。
    • “扁舟访戴定寻盟”:象征友谊的坚定与执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冰比作内心的纯洁,富有象征意义。
    • 对仗:如“静室”与“当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与外界的矛盾。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集中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内心的追求与对现实困扰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奇琛: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人生的追求。
    • 清冰:象征纯洁的心灵与理想。
    • 山阴溪畔雪:代表美好的回忆与未来的憧憬。
    • 扁舟:象征轻松与自在的旅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冰”象征什么? A. 珍贵的物品
    B. 诗人的纯洁心灵
    C. 官场的压力
    D. 友情的珍贵

  2. “百里无因诉别情”中“百里”指什么? A. 距离
    B. 时间
    C. 友谊
    D. 生活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胡提干》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友谊的美好回忆,后者则更多表现对官场的无奈与追求理想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华阴县楼 光启丁未别山 偶题三首 灯花三首 放龟二首 客中重九 与伏牛长老偈二首 寄王赞学 上方 汴柳半枯因悲柳中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珊珊来迟 眉头眼后 幺字旁的字 严辰 智囊团 敷愉 强打精神 收缘结果 四字头的字 砥志研思 瓜字旁的字 包含桀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蚌的词语有哪些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诽誉在俗 隹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