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桃叶歌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8:31:36

诗句

桃花作罗袖,桃叶为罗裙。

何似阿兄騃,终日怜此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1:36

原文展示:

桃花作罗袖,桃叶为罗裙。何似阿兄騃,终日怜此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和桃叶的美丽,桃花像是轻盈的罗袖,桃叶则如同柔美的裙子。与之相比,何必像我的兄长那样愚笨,整日沉迷于这位美丽的女子呢?


注释:

  • 桃花:桃树的花,象征着美丽与青春。
  • 罗袖:指轻盈的丝绸袖子,形容桃花的柔美。
  • 桃叶:桃树的叶子,象征着清新与自然。
  • 罗裙:用轻薄的丝绸制成的裙子,形容桃叶的轻盈。
  • 阿兄:称呼哥哥,作者在这里提到兄长,暗示对比。
  • :愚笨、迷恋的意思。
  • :指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桃花和桃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春天和爱情相关联,具有象征意义。桃花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美丽、青春和爱情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1551年-1606年),字希甫,号云间,明代诗人、文人。他以才华横溢著称,尤其在诗词、散文和评论方面均有建树。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桃叶歌二首》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象来表达对爱情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桃叶歌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桃花和桃叶的柔美形象,巧妙地运用比喻,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诗中桃花与桃叶的比拟,传递出一种清新、柔和的美感,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天的桃花源中,感受到生机与活力。

而“何似阿兄騃,终日怜此君”一句,巧妙地引入了人情的复杂性,诗人借用对兄长的调侃,表达了对沉迷于美色的人们的反思。诗中包含了对世俗爱情的批判,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沉迷于外在的美丽,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与追求。整首诗词情感细腻而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之迷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花作罗袖:桃花的绚丽色彩和轻盈的形态如同丝绸的袖子,展现出春天的美丽。
  2. 桃叶为罗裙:桃叶轻柔如裙,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柔美形象。
  3. 何似阿兄騃:用对兄长的调侃来引入对爱情的思考,表现出对愚昧爱情的讽刺。
  4. 终日怜此君:暗示沉迷于美丽的女子,失去理智,表现出一种对爱情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和桃叶比作衣物,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兄长的评价,隐含对沉迷爱情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之美反映人类情感的复杂,同时对沉迷于表面美丽的爱情进行反思。诗人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真情的追求和对世俗爱情的警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着青春、美丽和爱情。
  • 桃叶: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清新。
  • 罗袖、罗裙:强调了优雅与美丽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女性之美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无常
    B. 美丽与青春
    C. 忧伤与离别

  2. 诗中提到的“阿兄”指的是谁?
    A. 朋友
    B. 兄长
    C. 情人

  3. 诗人对沉迷于美丽的态度是?
    A. 支持
    B. 讽刺
    C. 中立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山水的壮丽。
  • 《长恨歌》则以悲壮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深邃。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诗人在自然与人情的描绘上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和风格,增强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欣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胡应麟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迷神引 迷神引 春风似虎,羁徐如猬,凭高念远,惘然成咏 迷神引 迷神引·饯金篯孙南归 迷神引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 忆帝京(黔州张倅生日) 忆帝京 忆帝京 忆帝京 寄季刚北京,在于潜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婴城固守 退食从容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松蒿 疾首蹙额 撮科打閧 浪战 屮字旁的字 岩墙之下 齿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邦埸 包含绠的词语有哪些 二竖为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