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4:49
原文展示:
雪满江城酒不赊,
闭门那患出无车。
未容踏冻寻梅萼,
应喜临风见柳花。
炭重乌银争晓市,
蔬挑翠羽荷邻家。
何人正下红莲幙,
大嚼蒸羊手更叉。
白话文翻译:
江城的雪下得满满的,酒却没有涨价,
我关上门来,不必担心没有车出门。
在寒冷的天气里,连梅花的嫩芽都不敢去踩,
但在微风中,我却喜欢看到柳树的花。
炭火的浓烟在早市上弥漫,
挑着菜的邻居家里,翠绿的羽毛正忙着。
是谁在红色的帐篷下,
大口吃着蒸羊肉,手里还夹着叉子?
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雪、梅、柳等意象的描绘,体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性情淡泊,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冬季,作者在江城的居所中,感受着寒冷的天气,但观察到周围生活的气息,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江城雪景的宁静与生活的美好。开篇以“雪满江城”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但随即转到酒的价格未涨,传达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通过“闭门”与“出无车”的对比,表现了在寒冷中自得其乐的情景。
诗中“未容踏冻寻梅萼”一句,虽有寒冬之苦,却不失诗人对梅花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柔情与期待。而“应喜临风见柳花”则是转折,春天的气息在微风中悄然降临,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后四句通过描绘市场的热闹,炭火的温暖及邻居的生活,展现了人间烟火气,充满温馨与生机。最后的“何人正下红莲幙,大嚼蒸羊手更叉”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人情的温暖,整体营造出一种欢快的节日气氛。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冬天的景色,更通过细腻的生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在寒冷中依然能享受美好的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冬天的江城雪景,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安逸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们在寒冷中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与温暖,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城”是指哪个地方?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诗中提到的“蒸羊”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苏轼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理,但王之道更强调日常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探讨时间与生命的深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