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丹阳湖阻风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05:48

诗句

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

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

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

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48

原文展示:

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
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
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
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

白话文翻译:

年纪虽老,但心中依旧壮志凌云,写诗时的喜悦让我几乎要失去理智。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我思念着要报效我的主公,穷困潦倒,静静等待上天的召唤。归家的梦先在湖外浮现,离别的情感却在酒桌旁涌现。到了晚上,风势愈发凶猛,我躺在船上却无法入睡。

注释:

  • 老去:年纪大了。
  • 心犹壮:心中仍然充满壮志。
  • 诗成:写成诗。
  • 喜欲颠:喜悦得几乎失去理智。
  • 时危:时局危急。
  • 思报主:思念着报效君主。
  • 穷极:到达极限,穷困。
  • 待呼天:等待上天的召唤。
  • 归梦:回家的梦。
  • 离情:离别的情感。
  • 晚来风更恶:晚上风势更加恶劣。
  • 舟卧不成眠:躺在船上无法入睡。

典故解析:

  • “时危思报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主人的忠诚。在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经历了国家动荡,他们常常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多以沉郁为主,语言简练、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丹阳湖阻风二首》创作于诗人旅途中,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为国事忧心忡忡,内心充满壮志和对君主的忠诚。

诗歌鉴赏:

《丹阳湖阻风二首》通过抒发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表现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深切思念与忧虑。首联“老去心犹壮”,开篇便展示了诗人虽年迈却依然怀有壮志的豪情,反映出诗人不屈的精神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接着“诗成喜欲颠”,表达了创作带来的喜悦,显示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情感渐趋沉重,“时危思报主”揭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渴望为主人出力,体现了文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感。接下来的“穷极待呼天”,则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无奈感慨,反映出他在逆境中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描绘了他在恶劣环境中难以入眠的状况,寓意着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忧虑。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与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去心犹壮:年纪虽然增长,但心中依旧充满激情和理想。
  • 诗成喜欲颠:写作成果带来的喜悦让我几乎失去理智,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
  • 时危思报主:在这个危急的时代,我思念着要为我的君主效力。
  • 穷极待呼天:在困境中静待上天的召唤,表现出无奈与期望。
  • 归梦先湖外:梦中的归家之地在湖的另一边,表现出对家的渴望。
  • 离情到酒边:离别的情感在酒桌旁涌现,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晚来风更恶:到了晚上,风势愈发凶猛,暗示外界环境的恶劣。
  • 舟卧不成眠:躺在船上无法入睡,表现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诗中将“心犹壮”比喻为年轻的壮志,展现了诗人的精神状态。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赋予情感,使得环境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紧密相连。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文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对个人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归属与故乡,诗人心中对家的思念。
  • :代表着漂泊与不安,反映出诗人处于动荡中的无奈。
  • :象征着外部环境的恶劣,暗示着诗人所面临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去心犹壮”中的“壮”指什么?

    • A. 年轻
    • B. 壮志
    • C. 强壮
    • D. 美丽
  2. 诗中“时危思报主”的意思是?

    • A. 关心家事
    • B. 忧国忧民
    • C. 思念朋友
    • D. 追求诗歌
  3. “舟卧不成眠”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内心宁静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无法入睡的焦虑
    • D. 对酒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之道的作品相比,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同样表现了对理想与归属的渴望,但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而杜甫在《春望》中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困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王之道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上·即墨大夫 咏史上·申屠嘉 咏史下·诸葛孔明八首 七夕 愿月得雨兼旬秋旸人望已切再和前韵 孟子·有物有则 读史 其五 咏史上·邴原 读史八首 咏史上·袁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如登春台 燥叶 尸字头的字 膝行蒲伏 身字旁的字 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灵心巧手 起早 片善 匕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包含聊的词语有哪些 张结尾的成语 槱燎 嫁犬逐犬 编组 详情度理 耂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