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26
《解连环·秋情》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晚上,屋檐下的空气凉薄,似乎清风拂动着竹子,远方的故人正缓缓而来。夜渐渐深了,悠闲地引来流萤,微弱的光照亮了我的心事,隐约显露出我的白皙。梦境遥远,双双的身影,凤笙轻扬,玉绳在西方渐渐下落。我掩上帷幕感到疲倦,又勾起了旧时的愁苦,香气萦绕在阑珊的角落。银瓶的恨意沉重,绳索已断。叹息梧桐树还没有进入秋天,露水的滋润早已觉察。抱着那清白的影子,明月下空闲无所事事,早已被尘埃损坏的丹青,楚山依稀可见。翠绿的色彩冷却,红花凋零,怕惊动了西池中的鱼儿跃出水面。记得湘娥用绛绡轻轻解开,花瓣凋落,叶子也随之坠落。
吴文英(约 1060-1130年),字文英,号修竹,南宋词人,生于北宋末年,因家乡战乱而辗转南渡,作品以词见长,风格婉约细腻,兼具豪放与细腻。吴文英的词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绘秋冬景致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解连环·秋情》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抒发对故人思念和内心孤独的情感。此时正值诗人晚年,思绪愈加深沉,故而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解连环·秋情》是一首浓郁的秋夜抒情词,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孤独。开篇“暮檐凉薄”即刻传递出秋季的寒意,清风与竹子的轻声摇曳,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流萤的描写引出心中的思念,流萤的微光照亮了他那清白而复杂的心绪,映射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词中多次提到“旧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对往事的追忆。尤其是“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通过梧桐树未至秋天的感叹,衬托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诗人在描绘楚山依稀的意象中,表现出一种遥不可及的失落感。
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流萤、凤笙、银瓶等,构建出一个情感深邃而又朦胧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吴文英的词语精炼,意境深远,使得作品充满了音乐感与画面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致与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孤独与惆怅的情绪。
诗中的“暮檐凉薄”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汗香阑角”中的“阑角”指的是什么?
词中提到的“湘娥”象征着什么?
比较吴文英的《解连环·秋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但吴文英的作品更侧重于秋季的孤寂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