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上闻笛》

时间: 2025-08-02 02:53:50

诗句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

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2:53:50

原文展示

江上闻笛 谭用之 〔唐代〕

谁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草王孙旧有情。

白话文翻译

谁在为梅花的哀怨不平,一声高亢的笛声唤起了百龙的惊醒。 风在宫廷中初静,月亮在姑苏城中秋夜正明亮。 曲终时绿杨树荫下的野渡,笛声吹动青玉般的江城。 临水不愿殷勤地聆听,芳草与王孙的旧情依旧。

注释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 百龙惊:比喻笛声的震撼力。
  • 阊阖:古代宫门名,这里指宫廷。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绿杨涵野渡:绿杨树荫下的野渡口。
  • 青玉:比喻江水的清澈。
  • 芳草王孙:指旧时的友情或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听到江上传来的笛声时所作,通过笛声引发的联想,表达了对梅花坚韧品质的赞美和对旧日情感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笛声这一媒介,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旧日情感的怀念。诗中“一声高唤百龙惊”形象地描绘了笛声的震撼力,而“月在姑苏秋正明”则烘托出宁静而明亮的秋夜氛围。结尾的“芳草王孙旧有情”则巧妙地点出了诗人对旧日情感的深深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为梅花怨未平:诗人以梅花为喻,表达了对某种未平的哀怨的共鸣。
  2. 一声高唤百龙惊:笛声高亢,震撼人心,比喻其影响力之大。
  3. 风当阊阖庭初静:宫廷中风初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月在姑苏秋正明:秋夜的姑苏城,月亮明亮,增添了诗意。
  5. 曲尽绿杨涵野渡:笛声结束时,绿杨树荫下的野渡口,景象宁静。
  6. 管吹青玉动江城:笛声如青玉般清澈,吹动了整个江城。
  7. 临流不欲殷勤听:诗人不愿过多地聆听,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8. 芳草王孙旧有情:旧日的情感依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龙惊”比喻笛声的震撼力,“青玉”比喻江水的清澈。
  • 拟人:如“梅花怨未平”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笛声引发的联想,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旧日情感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 笛声:象征情感的传递和震撼。
  • 月亮:象征宁静和明亮。
  • 芳草:象征旧日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龙惊”比喻的是什么? A. 笛声的震撼力 B. 梅花的美丽 C. 月亮的明亮 D. 风的宁静

  2. “芳草王孙旧有情”中的“王孙”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旧日的友人 C. 宫廷中的贵族 D. 梅花的别称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同样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李白《静夜思》:以月亮为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相比,谭用之的《江上闻笛》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谭用之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息窝道人 赋得白云起封中(一作许康佐诗) 春晚郊行 题睢履道红碧桃花赠李经历 其一 挽愿海 南柯子 次韵姚粹正月三日游山道中口占 石砚歌 行营即事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剜肉生疮 虎字头的字 舍近图远 挨冻受饿 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有灵犀 包含袱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自求多福 策驽砺钝 門字旁的字 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坛 八字旁的字 砭俗 梦里南轲 竹字头的字 冲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