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桂林即事》

时间: 2025-05-04 10:27:27

诗句

一日四时具,从来五岭然。

留连落花雨,依约熟梅天。

瘴重常垂箔,春深未脱绵。

新来那戒饮,未夜已思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7:27

原文展示:

一日四时具,从来五岭然。
留连落花雨,依约熟梅天。
瘴重常垂箔,春深未脱绵。
新来那戒饮,未夜已思眠。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天四季的景色齐全,向来在五岭地区就是如此。
我留恋那纷飞的落花雨,想起那熟透的梅子成熟的时节。
瘴气沉重,窗户常常关紧,春天已深却没有脱去绵绵的愁绪。
刚刚来到这里就想戒酒,夜未深便已思念入眠。

注释:

字词注释:

  1. 四时具:四季齐全。
  2. 五岭: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山岭,特指桂林所在的区域。
  3. 留连:留恋、依依不舍。
  4. 落花雨:形容春天花瓣纷飞的景象。
  5. 依约:隐约、约略。
  6. 熟梅:成熟的梅子。
  7. 瘴重:瘴气浓重。
  8. 垂箔:窗帘挂下。
  9. 春深未脱绵:春天已经很深,但心中仍旧有绵绵的愁绪。
  10. 戒饮:戒酒。
  11. 思眠:思念入眠。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桂林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富于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李曾伯游览桂林期间,受桂林山水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桂林即事》是一首描绘桂林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便展现出桂林四季的美丽,无论何时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变化。诗人通过“留连落花雨”和“熟梅天”这两个意象,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眷恋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特别是“落花雨”的意象,给人一种柔美而又稍显忧伤的感觉,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流逝。

接下来的“瘴重常垂箔”则转向更为沉重和现实的感受,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环境因素结合,表达了对瘴气的无奈与对春天的依恋,显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最后两句中提到的“戒饮”与“思眠”,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也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自然描绘与情感抒发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展示了诗人在桂林的生活感受与心理状态。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日四时具:这句话阐述了桂林的独特气候,四季的美好在一天之内都能体现出来。
  2. 从来五岭然:诗人强调五岭地区的自然风光是有名的,以此来引入对桂林的赞美。
  3. 留连落花雨:诗人因春天的花雨产生留恋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4. 依约熟梅天:通过回忆梅子的熟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5. 瘴重常垂箔:描绘了桂林瘴气的现实困境,表现诗人对环境的感受。
  6. 春深未脱绵:诗人虽身处春天,却心怀忧愁,未能摆脱心理负担。
  7. 新来那戒饮:刚刚来到桂林,诗人有意戒酒,反映出他内心的挣扎。
  8. 未夜已思眠:夜未深,诗人已入睡,表现出难以忘却的思念。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一日四时具”和“从来五岭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用“落花雨”来比喻春天的美丽,形象生动。
  3.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赋予其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桂林自然景色的赞美、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在美丽景色中难以摆脱的内心愁绪。诗中情感复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沉思,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落花: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2. 梅子:象征着丰收与期待,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瘴气:象征环境的恶劣与人生的困扰。
  4. 思眠: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岭是指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诗人对桂林的情感是: A. 喜爱与留恋
    B. 厌恶与逃离
    C. 无所谓
    D. 只是路过

  3. “新来那戒饮”中的“戒饮”指的是什么? A. 戒烟
    B. 戒酒
    C. 戒赌
    D. 戒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庐山谣》:描绘山水的壮美与对自然的热爱。
  2.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自然的美与个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桂林即事》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环境的深刻感受,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观。这两种风格的对比,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顾横波桃花画卷 其三 题顾横波桃花画卷 其二 题顾横波桃花画卷 其一 奉檄赴古北口军次祀軷有期书示同志 其四 奉檄赴古北口军次祀軷有期书示同志 其三 奉檄赴古北口军次祀軷有期书示同志 其一 书己未稿后 齐明王歌辞七首 其五 清楚引 齐明王歌辞七首 其三 渌水曲 齐明王歌辞七首 其二 圣君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卖服 紫绶金章 匕字旁的字 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安生服业 进退中度 无冬无夏 暮结尾的成语 血字旁的字 着志 乚字旁的字 荻塘女子 麤粗 堂札 长字旁的字 包含谧的词语有哪些 臭不可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