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6:44
玉楼春(春半)
作者:赵长卿 〔宋代〕
江村百六春强半。
拍拍池塘春水满。
风团柳絮舞如狂,
雨压橘花香不散。
阴阴巷陌闲庭院。
小立危栏羞燕燕。
不知何事未还乡,
除却青春谁作伴。
在江边的村庄,春天已经过了一半。
轻轻拍打着池塘,春水已经满盈。
风中柳絮如狂舞般飞扬,
雨中橘花的香气依旧弥漫不散。
阴暗的巷子和悠闲的庭院,
我小心地倚着栏杆,竟让燕子感到羞愧。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还没有回乡,
除了青春的岁月,还有谁能陪伴我?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传统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感受,体现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反映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南宋人,字子皓,号青溪。赵长卿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自己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体现了人们在春天时常有的感伤与期待。
《玉楼春(春半)》以春天的江村为背景,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丽,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开篇的“江村百六春强半”一句,设定了时间背景,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接下来,诗人以“拍拍池塘春水满”描绘了春水的丰盈,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风团柳絮舞如狂”一句中,柳絮在风中飞舞,恰如人生的变幻无常,诗人似乎在感慨生命的无常与青春的逝去。雨中的“橘花香不散”则为诗增添了一丝温柔的氛围,暗示着即使在阴雨天气中,春天的美好依然存在。
接下来的“阴阴巷陌闲庭院”,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与前面的生机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知何事未还乡”,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青春的惋惜。最后一句“除却青春谁作伴”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孤独感与对青春的依恋。
总的来说,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细腻。
全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孤独感,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的内心挣扎与渴望。
诗中“江村百六春强半”意指:
A. 春天已经过去一大半
B. 春天刚刚开始
C. 春天已经结束
D.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雨压橘花香不散”中的“压”字可以理解为:
A. 使橘花的香气散发
B. 使橘花的香气保持
C. 使橘花的香气消失
D. 使橘花的香气增强
诗人对青春的情感是:
A. 渴望
B. 珍惜
C. 绝望
D. 忘记
通过这些比较与延伸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赵长卿的这首《玉楼春(春半)》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