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0:17
申申亭者名自谁,河东丈人身铭之。
方其作亭自休息,固欲申畅名其题。
虽然自奉颇幽乐,岂敢兼忽当世为。
若日所忧非所及,因以遯世无闷辞。
丈人疏高喜自适,去不限灼来无时。
门无宾僚车马绝,室有几杖衣冠欹。
夜径行招海月伴,昼榻坐与天云期。
春林喧和鸟声好,胜听俗论相哑咿。
尘埃纵尔得风力,卒不到此徒自飞。
亭前朱朱有冶态,亭下白白无俗姿。
好木留存竟见实,恶草锄拔无容茨。
尝闻景胜未易敌,须有大句相参差。
故吾经年不敢往,日望诗老力可支。
偶来为游适已晚,花梢尚有春余遗。
高哦遶树惜时节,拾嚼红片行逶迟。
回看北林竹万颗,寒气欲起凌人威。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
方将投闲日来此,脚踏树下成交蹊。
无端尘土又为隔,明日跨马西北驰。
心思梦好定频到,不必直俟归风吹。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0:17
题满氏申申亭
作者: 王令
申申亭者名自谁,河东丈人身铭之。
方其作亭自休息,固欲申畅名其题。
虽然自奉颇幽乐,岂敢兼忽当世为。
若日所忧非所及,因以遯世无闷辞。
丈人疏高喜自适,去不限灼来无时。
门无宾僚车马绝,室有几杖衣冠欹。
夜径行招海月伴,昼榻坐与天云期。
春林喧和鸟声好,胜听俗论相哑咿。
尘埃纵尔得风力,卒不到此徒自飞。
亭前朱朱有冶态,亭下白白无俗姿。
好木留存竟见实,恶草锄拔无容茨。
尝闻景胜未易敌,须有大句相参差。
故吾经年不敢往,日望诗老力可支。
偶来为游适已晚,花梢尚有春余遗。
高哦遶树惜时节,拾嚼红片行逶迟。
回看北林竹万颗,寒气欲起凌人威。
清风时来助气势,寒甲夜聚言语私。
方将投闲日来此,脚踏树下成交蹊。
无端尘土又为隔,明日跨马西北驰。
心思梦好定频到,不必直俟归风吹。
这首诗的题目是《题满氏申申亭》,诗人通过描绘满氏所建的申申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诗中提到这座亭子是为了自我休息而建,诗人希望通过这个亭子来畅达自己的名声。尽管诗人过着幽静的生活,他并不敢完全忽视世俗的事物。他希望能超脱于世,享受宁静的生活。诗中还描绘了亭子的环境,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宁静的氛围。
作者介绍:王令,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令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题满氏申申亭》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申申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以“丈人”作为亭子的主人,体现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个体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宁静。诗中描绘的亭子周围环境,如春林、鸟声等,都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尤其在“夜径行招海月伴,昼榻坐与天云期”一句中,展现了诗人夜晚与月亮相伴,白天与云朵对话的恬静场景,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令人产生深思。在整首诗中,诗人既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又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珍惜,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反思,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申申亭的主人称作什麼?
A. 河东丈人
B. 诗人
C. 自然
D. 隐士
诗中提到亭子前的景象是什么颜色?
A. 绿色
B. 红色
C. 白色
D. 黑色
诗人在夜晚做什么?
A. 睡觉
B. 招待客人
C. 行走与月亮相伴
D. 写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