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

时间: 2025-08-01 04:38:36

诗句

悠然东篱把菊,登彼西山采薇。

重华去我已久,神农没矣安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38:36

原文展示:

悠然东篱把菊,
登彼西山采薇。
重华去我已久,
神农没矣安归。

白话文翻译:

在东边的篱笆旁悠然地赏菊,
登上西边的山去采摘薇菜。
重华(即重华帝)离我已经很久,
神农(神农氏)也早已去世,安能归来?

注释:

  • 悠然:形容心情淡然、自得。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典出王冕的《桃花源记》。
  • 把菊:指欣赏菊花,强调一种宁静的自然情趣。
  • 重华:指重华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神农:指神农氏,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之神,象征着开创和创造的精神。
  • 安归:安然归来,暗示对故土的思念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池,晚号清石,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田园风光及个人情感,崇尚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时局动荡,社会动乱,作者或许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中的这一首,表面上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情景,实则蕴含了深厚的哲思与人生感悟。开篇的“悠然东篱把菊”透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菊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诗人通过赏菊,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登彼西山采薇”则转而描绘了另一种田园生活的乐趣,采薇本是古人春季采集野菜的习俗,暗示着一种对自然给予的馈赠的珍惜。然而,随后的“重华去我已久,神农没矣安归”则揭示了古代帝王的消逝和民族历史的变迁,诗人对过往时代的追忆与感慨交织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情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悠然东篱把菊:诗人身处东边篱笆旁,静静地欣赏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2. 登彼西山采薇:转而登上西山,去采摘薇菜,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 重华去我已久:提到重华帝,说明理想的统治者早已离去,表达对理想政治的追忆。
  4. 神农没矣安归:神农氏的去世象征着古代农耕文明的消逝,诗人感到归属感的缺失与对过往的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意境上形成“东篱”和“西山”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菊与薇构成了自然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纯真、自然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美与历史的消逝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与隐逸,反映出诗人对清雅人生的向往。
  • :代表自然的馈赠,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重华神农:两位历史人物的提及,体现了对理想政治与文明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什么?

    • A. 西边的山
    • B. 东边的篱笆
    • C. 南边的水
    • D. 北边的树
  2. “神农”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农业与医药
    • B. 文学与艺术
    • C. 战争与征服
    • D. 商业与贸易
  3. 诗中的“悠然”描述的是怎样的心态?

    • A. 忧虑
    • B. 自得
    • C. 紧张
    •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王维在田园诗中的表现,刘克庄注重历史感与现实感的对比,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桃叶歌二首 其二 至撒马儿罕国主兀鲁百果园四首 其一 非所秋夕寄示康甥 其二 览窦氏回文诗爱其音调古拟作六首 其六 送胡提干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明怀宗御容歌 熊侯请游南溪暮归 游仙词十首,并引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乚字旁的字 手令 漏结尾的成语 出入无常 两点水的字 莺花寨 抱瑜握瑾 高情厚意 黽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遖逆 爿字旁的字 渌渌 大放悲声 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肉袒面缚 宿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