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4:01
不登廊庙,且幽潜林下。
少室山人有高价。
想躬耕南亩,梁甫吟成,
成算在西蜀东吴分霸。
卧龙难得似,老去传经,
门第扶风尚堪借。
长笛韵凄凉,滴雨空阶,
平阳坞独醒中夜。
又何如丝竹后堂深,
待只许彭宣一尊同把。
这首诗的作者选择不去高堂大庙,而是隐居在幽静的林下。少室山的隐士有着高尚的价格。我想在南方的田地里耕作,吟唱《梁甫吟》,我的成就就如同在西蜀与东吴之间分割霸权。像卧龙那样的才俊难得一见,年老后传授学问,门第的扶风还可以借用。长笛的音韵凄凉,雨滴在空阶上,平阳坞我独自在夜中醒来。又何如在深邃的后堂中,等着只允许彭宣与我共同把酒欢聚。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活跃于文人圈子,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洞仙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隐士生活,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轻视,以及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文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权力的淡泊。全诗以“幽潜林下”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选择,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后面提到的“少室山人”,暗示了隐士的高洁品质,诗人渴望像他们一样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提到了“西蜀东吴”,这两个历史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他对庙堂之上的纷争和权力的无所谓。接着,提到“卧龙”,即诸葛亮,体现了诗人对智慧与才华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卧龙的稀缺性,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的最后几句,使用了音乐意象和空间意象,表达了孤独与宁静的感受。在“长笛韵凄凉”的描绘中,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无奈与孤独。而“丝竹后堂深”则引入了人际交往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把隐逸与世俗相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权势的冷漠,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反映了诗人对权力的淡漠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汪东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少室山人”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卧龙”,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