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36:04
《洞仙歌(访泉於期师,得周氏泉,为赋)》
作者:辛弃疾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
孤负平生弄泉手。
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
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
何似生前一杯酒。
便此地结吾庐,
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且归去父老约重来,
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飞流的水从万壑奔腾而下,与千座岩石争奇斗艳。
我辜负了自己一生的弄泉技艺。
感叹着轻薄的衣衫与短帽,世间的红尘纷扰,
然而我仍然自得其乐,沧浪之水依然可以洗净我的头发。
人生在世,乐在当下,身后留名又如何,
不如生前能喝一杯酒。
就在这里我打算建一间小屋,
等待像陶渊明那样的人,将五棵柳树种在门前。
且回去告诉父老,约定再来,
问这如青山般的景色,定能再重来吗?
《洞仙歌》以其清新的意境和豪放的情感,展示了辛弃疾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通过描绘飞流的泉水与千岩秀丽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流露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人生在世,享乐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身后的虚名又有什么用呢?他选择在这美丽的地方安居,期待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生活,种植五柳,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漠。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青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心灵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归宿和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词在节奏上流畅自然,情感上真挚深邃,体现了辛弃疾作为词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测试:
辛弃疾在《洞仙歌》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谁?
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红尘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