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金门·花满院》

时间: 2025-05-04 10:39:30

诗句

花满院。

飞去飞来双燕。

红雨入帘寒不卷。

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

脉脉两蛾愁浅。

消息不知郎近远。

一春长梦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30

原文展示: 谒金门·花满院 陈克 〔宋代〕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白话文翻译: 花儿开满了庭院,双燕飞来飞去。红色的花瓣像雨一样飘入帘内,寒冷中窗帘不卷。清晨的屏风上画着六扇山景。翠绿的衣袖,玉笙声凄凉断续。双眉微蹙,含情脉脉,愁绪浅浅。不知情郎的消息,是近是远。整个春天,我都在梦中长久地思念他。

注释:

  • 红雨:比喻落花。
  • 晓屏山六扇:指屏风上绘有六扇山景的图案。
  • 翠袖:指女子的衣袖。
  • 玉笙:指笙这种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 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
  • 两蛾愁浅:双眉微蹙,表示忧愁。

诗词背景: 陈克,字子高,宋代诗人,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此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庭院中的景象,通过女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庭院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满院、双燕飞舞的生动场景。诗中“红雨入帘寒不卷”一句,巧妙地将落花比作红雨,形象地表达了春日的凄美。而“翠袖玉笙凄断”则通过音乐的凄凉,传达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深深思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婉约之美。

诗词解析:

  •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描绘了春日庭院的生机盎然,双燕的飞舞增添了动感。
  • “红雨入帘寒不卷。”:用“红雨”比喻落花,形象生动,同时“寒不卷”暗示了女子的孤寂心情。
  • “晓屏山六扇。”:通过屏风上的山景图案,增添了诗的意境。
  • “翠袖玉笙凄断。”:通过女子的衣袖和音乐,传达了她的哀愁。
  • “脉脉两蛾愁浅。”:用“脉脉”形容女子的眼神,含情脉脉,而“愁浅”则表达了她的忧愁。
  • “消息不知郎近远。”:直接表达了女子对情郎消息的渴望与无知。
  • “一春长梦见。”:总结了女子整个春天的思念之情,梦中长久地思念情郎。

意象分析:

  • 花满院: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双燕:春天的象征,也暗示了女子的孤独。
  • 红雨:落花的凄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晓屏山六扇:屏风上的山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 翠袖玉笙:女子的衣袖和音乐,传达了她的哀愁。
  • 脉脉两蛾:女子的眼神和眉宇,表达了她的忧愁。

互动学习:

  1. 诗中的“红雨”比喻的是什么? A. 落花 B. 雨水 C. 血 D. 夕阳 答案:A

  2. 诗中“翠袖玉笙凄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一春长梦见”表达了什么? A. 女子对春天的喜爱 B. 女子对情郎的思念 C. 女子对未来的憧憬 D. 女子对过去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陈克的《谒金门·花满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思念之情,但陈克的诗更注重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克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众多词人的作品,可以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西湖雪霁寄彦瞻 西湖四首 其三 西湖四时四首 其二 西湖图 西湖十咏为李载章题 其七 两峰出云 西湖绝句六首 其一 西湖绝句六首 其六 西湖道院 西湖纳凉 西湖后曲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凵字底的字 高字旁的字 第一 鸟字旁的字 向中 卤字旁的字 通缉 镂骨铭心 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包含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津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障的词语有哪些 消释前嫌 明媒正娶 多露之嫌 喷洒 诲接 而字旁的字 里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