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松林曲》

时间: 2025-05-02 13:05:00

诗句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飙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5:00

原文展示

松林曲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飙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在经历了百战之后归来,谈及游历匡山的经历。他对崎岖的山脉情有独钟,形状宛如伏击的野兽。他在松林中摩挲着,舒展长啸,狂风震动着树木。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仇恨仍未得以报复。禹的痕迹遍布荆棘丛生之地,担心你睡眠难以安稳。何时才能振奋爪牙,飞越万里去捕食肉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战赋归:经历了许多场战斗后返回。
  • 匡山麓:匡山的山脚。
  • 於菟: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形象多变,常被用来比喻凶猛的动物。
  • 摩挲:轻轻抚摸。
  • 舒长啸:放声高歌。
  • 狂飙:强烈的风。
  • 国难:国家面临的重大危机。
  • 国仇:国家的仇恨,通常指外敌入侵。
  • 禹迹:大禹治水的历史痕迹。
  • 荆榛:荆棘和野草,形容环境的艰苦。
  • 爪牙:指武器和士兵,借指力量和手段。
  • 飞食肉:比喻捕捉敌人或猎物。

典故解析:

  • :大禹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治水英雄,象征着治理和丰收。他的事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占山(1884-1944),字云鹏,号左青,近代著名的抗日将领和爱国诗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抵抗外敌侵略,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松林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时局的深切关注,以及希望奋起反抗的强烈愿望。诗人在战争中经历了无数艰苦,回归山林间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国难的沉重。

诗歌鉴赏

《松林曲》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忧虑。开篇即以“百战赋归来”引入,表现了经历了无数战斗的辛劳与归来后的沉思。诗人游历匡山,爱上这崎岖的山脉,恰似伏击的猛兽,反映出他对生命与战斗的敏感与思考。

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摩挲舒长啸”和“狂飙振林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契合,他在风中放声长啸,似乎是在宣泄心底的情感。诗中紧接着提及“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进一步揭示了国家面临的险境与历史的沉重,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愤懑。

最后两句“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将全诗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渴望奋起反抗、恢复国家尊严的决心。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战赋归来:表现了经历战争的疲惫与归属感。
  2. 言游匡山麓:引入自然景观,显示出诗人对山水的向往。
  3.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借用动物形象,暗示山的雄伟与潜在的威胁。
  4. 摩挲舒长啸:表达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慨。
  5. 狂飙振林木:风的形象与松林的互动,象征着力量。
  6.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揭示当时国家的危机与历史的伤痛。
  7. 禹迹遍荆榛:用大禹的治水典故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8. 恐汝眠难熟:对未来的忧虑,体现出深沉的情感。
  9.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渴望复兴与反抗的决心,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崎山比作伏击的野兽,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将狂风与林木的互动具象化,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感。
  • 对仗:如“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增强了诗的韵律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出诗人对抗争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欣赏,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斗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松林:象征坚韧与生机,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慰藉。
  2. 匡山:象征高大与险峻,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重视。
  3. 爪牙:象征力量与武器,借此表达对未来斗争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战赋归来”中“赋”字的意思是?

    • A. 赋予
    • B. 赋予音乐
    • C. 赋予诗歌
    • D. 赋予力量
      答案:C
  2. 诗中提到的“禹迹”是指?

    • A. 大禹治水的痕迹
    • B. 禹王宫殿
    • C. 禹的后代
    • D. 禹的诗篇
      答案:A
  3.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战争的厌恶
    • C. 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 D. 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
  • 《春望》杜甫:反映了国家动乱时期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松林曲》都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表现了更强烈的反抗与斗争的意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近现代诗歌史》
  • 《抗战诗词选》
  • 《马占山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和蒲泰亨四首 行行重行行赠别李之仪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四首 陪师厚游百花洲槃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石事因读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为十诗 其一 再次韵戏赠道夫 戏赠家安国 减字木兰花·襄王梦里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 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载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铨试 无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我心如秤 弓字旁的字 半部论语治天下 干碍 包含宝的词语有哪些 装痴作傻 车过腹痛 股肱之力 慧圣 溃瀋 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茵席之臣 邑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