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5:00
松林曲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崎山,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飙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这首诗的作者在经历了百战之后归来,谈及游历匡山的经历。他对崎岖的山脉情有独钟,形状宛如伏击的野兽。他在松林中摩挲着,舒展长啸,狂风震动着树木。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仇恨仍未得以报复。禹的痕迹遍布荆棘丛生之地,担心你睡眠难以安稳。何时才能振奋爪牙,飞越万里去捕食肉食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马占山(1884-1944),字云鹏,号左青,近代著名的抗日将领和爱国诗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抵抗外敌侵略,作品常表现出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松林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危难时局的深切关注,以及希望奋起反抗的强烈愿望。诗人在战争中经历了无数艰苦,回归山林间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国难的沉重。
《松林曲》是一首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与忧虑。开篇即以“百战赋归来”引入,表现了经历了无数战斗的辛劳与归来后的沉思。诗人游历匡山,爱上这崎岖的山脉,恰似伏击的猛兽,反映出他对生命与战斗的敏感与思考。
接下来的描绘则通过“摩挲舒长啸”和“狂飙振林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契合,他在风中放声长啸,似乎是在宣泄心底的情感。诗中紧接着提及“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进一步揭示了国家面临的险境与历史的沉重,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愤懑。
最后两句“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将全诗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渴望奋起反抗、恢复国家尊严的决心。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呼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出诗人对抗争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欣赏,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斗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战赋归来”中“赋”字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禹迹”是指?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