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31:55
不忍登高去,自怜秋思孤。
菊花陶令有,竹叶少陵无。
又送将归客,翩翩江与湖。
心随凫雁远,一片在菰蒲。
我不忍心去登高远望,自己却感到在秋日的思绪中孤独。
陶渊明的菊花在此盛开,而少陵(王维)的竹叶却没有了踪影。
又一次送走即将归去的朋友,轻盈的身影在江湖之间飘荡。
我的心随那野鸭和大雁远去,唯有一片思念留在了菰蒲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9年-1643年),明代诗人,字宗道,号白云山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通过自然的变化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
《九日送程生》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诗的开头“不忍登高去,自怜秋思孤”道出了诗人对秋日登高的无奈与内心孤独的情感。接着,诗人提及陶渊明的菊花与王维的竹叶,前者象征着高洁与隽永,后者则代表着清幽与淡泊,这两者的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孤独。通过将归客的轻盈身影与江湖的自然景致结合,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最后一句“心随凫雁远,一片在菰蒲”更是将思念之情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刻感受与思绪的飘荡。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不忍登高去,自怜秋思孤。
诗人不忍心去登高望远,反而感到孤独,通过“自怜”揭示出内心的寂寞与感伤。
菊花陶令有,竹叶少陵无。
通过提及陶渊明的菊花与王维的竹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气质,诗人在此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又送将归客,翩翩江与湖。
送别即将归去的朋友,描绘出一幅轻盈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心随凫雁远,一片在菰蒲。
思念随飞鸟远去,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留恋。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描绘离别的情感,与屈大均的《九日送程生》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
推荐书目: